每日经济新闻

    航天电子获大股东资产注入 航天系证券化“胎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15-08-31 01:48

    航天时代有将整体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意愿,但受国家军工事业单位改制相关配套政策不明确影响,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无独有偶,此前停牌的航天机电复牌时亦表示控股股东拟将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灿邦    

    每经记者 刘灿邦

    近日,停牌3个多月的航天电子(600879,SH)发布预案,公司拟收购控股股东航天时代资产,并向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其中,资产交易预估作价29.75亿元,配套融资不超过29.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预案中提到,航天时代有将整体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意愿,但受国家军工事业单位改制相关配套政策不明确影响,一直未能付诸实施。无独有偶,此前停牌的航天机电(600151,SH)复牌时亦表示控股股东拟将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一系列的类似表述是否意味着航天系央企正在积极筹划通过资产注入提升证券化率呢?航天机电的一位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证券化是一个大趋势,但是怎么做、做多少以及什么时候做,上市公司层面没法表达意见,“作为上市公司只能说我们希望(获得资产注入)”。

    获控股股东资产注入

    已停牌3个半月的航天电子于8月28日晚间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向控股股东航天时代发行股份购买航天时代技改资产、时代光电58.73%股权、时代惯性76.26%股权、时代激光50%股权、航天电工51.18%股权;向北京兴华、陕西导航、陕西苍松发行股份购买其经营性资产及负债(含北京兴华持有的时代惯性18.97%股权,下同);同时向其他5名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航天电工剩余48.82%股权。

    航天电子表示,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业务范围将在现有业务范围基础上增加航天精密惯性仪表专业制造、液浮惯性器件制造、光纤陀螺及光纤传感系统制造、电线电缆产品制造、位置姿态测量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等。

    预案显示,此次收购将增加公司电线电缆类产品业务,扩大民用产品领域投资,实现军民市场资源优势互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航天电子2012~2014年航天军用产品收入为31.9亿元、36亿元、44.3亿元;民用产品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4.83亿元、4.89亿元、4.15亿元,公司军品收入始终维持在总收入90%水平左右。

    对此,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把航天电工这块业务放进上市公司,对航天电子的业务结构会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军民比例上更合适一些,这个也是大趋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预案中并未对标的资产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仅表示,由于与本次交易相关审计、评估工作尚未最终完成,尚无法对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不过根据预案中北京兴华、陕西导航、陕西苍松经营性资产及负债2014年未经审计的模拟财务报表显示,3个标的对象当期净利润分别为1170.22万元、1664.91万元和2627.21万元。

    另外,时代光电、时代激光、航天电工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2200.02万元、2218.83万元、11967.28万元,由于时代惯性于去年12月成立,暂未有数据;同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2.46亿元。

    上述研究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航天时代资产注入航天电子事实上早有预期,原本希望把企业资产及院所资产一起注入,但是由于科研院所改制方案何时出台尚不明朗,只能先行将企业性质的资产注入。

    航天系证券化愿望强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同属航天科技集团的航天机电于今年5月7日停牌,并于6月12日复牌。公司复牌时曾表示,控股股东上航工业拟将其控股的航天能源52.19%股权转让作为航天机电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在推进航天积极点光伏业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布局清洁大能源平台,不过因航天能源个别股东诉求不同,对该方案细节各方存在较大分歧,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虽然航天机电的资产注入暂未成行,不过这也打开了外界的想象空间,加之此次航天时代表示了将整体资产注入航天电子的意愿,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意味着航天系已经在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呢?根据此前统计,航天电子及航天机电所属的航天科技集团证券化率不到20%。

    上述航天机电人士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大股东资产注入从而实现证券化不仅是对上市公司,更是对大股东甚至国家整个战略层面提出的问题;另外,也并不是为了单纯提升上市公司业绩而来做资产注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今年6月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央企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相关子企业整合发展,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动资产证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8月19日,另外一家航天系央企航天科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航天科技宣布停牌,停牌原因为公司正在筹划可能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资产收购事项,不过航天科技此次收购是否涉及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暂未得知,

    此前有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军工央企在通过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证券化的过程中,其旗下上市公司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停牌潮,而是将遵循“成熟一个、注入一个”的原则进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财报数据揭秘在线旅游:OTA决战移动端

    下一篇

    四大航上半年净利增数倍 转型“空中电商”难度大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