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有哪些高校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如何?存在哪些投资机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为您一一解读。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智 王耀龙
◎每经记者 李智 王耀龙
又到一年毕业季。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700多万毕业生走出校园后将何去何从?继李克强总理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上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为毕业生就业支招,同时为我国2000多所高等院校产学研铺路。政策一出,高校创业题材股闻风而动。那么,A股市场有哪些高校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如何?存在哪些投资机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为您一一解读。
5月7日,李克强总理出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一杯小小的3W咖啡,将总理与创业者联系在了一起。就在社会各界猜测总理此次考察释放出怎样的政策信号之时,短短几天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就公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高校创业提升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高校创业已站上政策风口,如日中天的资本市场又岂会视而不见?
5月13日新政出台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在具体的措施中,“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等内容引发了各界广泛关注。
引起资本市场关注的则是,《实施意见》提出,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到新兴产业创业。
实际上,在A股市场,资本与知识结合创造财富传奇的案例早已有之。以刚上市不久的创业板公司运达科技为例,董事长何鸿云于1989年4月~2011年9月在西南交大历任助教、讲师、高工、研究员。此外,运达科技多位高管也有着西南交大的任教经历。
立思辰率先涨停
国元证券指出,《实施意见》核心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予学生创新更多的支持,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立思辰等。
从市场表现来看,政策利好也引发了资金对于高校创业题材股的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立思辰。在5月13日《实施意见》公布当日,立思辰应声涨停。国元证券指出,立思辰旗下的乐易考,初期以外包高校的创业课程为切入点,目前已承接了湖南地区大学生服务平台,将全面覆盖湖南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各个领域,未来还会将此模式进一步推广至全国,帮助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
一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引导高校将学术成果,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学术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国民经济的转型。在这一盘“棋局”之下,涉及的不仅是涉足创业教育的上市公司,更有各家本就“血统纯正”的高校概念股,以及与高校签订各类合作协议,依托高校技术实力推进业务发展的上市公司。
《《《
投资机会
A股多家公司“系出名门”三大角度掘金高校创业股
◎每经记者 李智 王耀龙
国资委新闻中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高校企业资产总规模已接近4500亿元。借着国务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东风,一些“近水楼台”的高校系上市公司,自然令市场浮想联翩。高校系上市公司琳琅满目,哪些公司更值得关注?
清华北大撑起半边天
国资委新闻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在共计约15万家国有企业中,有近5000家高校企业,资产总额约为1463亿元。如今,中国高校企业资产总额已接近4500亿元,其中清华、北大占据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2013年,北大和清华的校办企业以1176.56亿元、971.20亿元的资产总额分列全国前两名。而到了2014年,仅北大一家的校办企业资产总额便超过1800亿元,比2013年增长50%左右,资产超过了10年前所有高校企业的总和。
在资本市场的“高校军团”中,北大系和清华系依然占据半壁江山。清华大学旗下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同方股份、同方国芯等。其中同方国芯、泰豪科技都为同方股份控股公司,而同方股份、紫光股份为清华大学的旗舰上市公司,分别由清华同方、清华紫光更名而来,两家公司注册地址都位于清华大学本部。
北大现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方正证券、北大医药、方正科技、中国高科。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高科虽然顶着“高科”的名字,但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却是商品房销售。
华中科技大学是继清华、北大之后旗下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三的高校。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下属的华工科技上市,2011年该校旗下华中数控、天喻信息先后在创业板上市。
其他高校下属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旗下科大讯飞,上海交通大学旗下新南洋、交大昂立,哈尔滨工业大学旗下工大高新,东北大学旗下东软集团,中山大学旗下达安基因,浙江大学旗下浙大网新、众合科技,同济大学旗下同济科技,复旦大学旗下复旦复华等。
多角度挖掘投资机遇
记者从三个角度梳理了高校系上市公司的投资前景:首先,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背靠国内一流学府的校企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优质资产注入、资产重组的预期;其次,在高校资产规模分布不均的情况下,有些高校做大资产的愿望可能会更强烈;另外,在“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当下,处在新兴行业的上市公司前景更值得关注。
2014年11月~12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下发关于同意《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和《上海交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备案的函,标志着这三所高校综合改革方案得到国家批准,现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安信证券称,此次综合改革浪潮的开启将进一步优化完善高校运营管理机制,高校控股的企业有望从中受益,高校科研成果和现代管理机制的推进将给公司带来创新活力。
去年以来,A股国企改革相关标的均表现火热,很多股票都走出了翻倍行情。在此背景下,已经开始综合改革的三所高校旗下公司就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作为风向标的清华系和综合改革走在前列的上海交大系。
清华系控股和参股公司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能源环保、生命科技和科技服务与知识四大产业,这些公司依靠清华强大的资源背景,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专注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紫光股份,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加速清华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安信证券研报指出,2012年清华控股向启迪股份转让其持有的紫光股份25%股权之后,启迪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启迪股份同属于清华控股旗下控股企业,其前身是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目前是清华科技园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单位,旗下参控股企业200多家,管理总资产超过300亿元。清华科技园孕育了大量有潜力的创新高科技公司,启迪股份成立了专门的投资公司,确立了孵化器+种子期投资的发展模式。紫光股份作为启迪股份旗下唯一上市公司,未来可能成为技术成果商业化的重要平台,公司未来创新活力将显著提升。
桑德环境是国内固废处置工程系统集成领域的领先企业,业务涵盖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及医疗危险废弃物、城市污泥和电子垃圾处置等固废领域,同时在特定区域还有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桑德环境被清华控股入主后,成为清华系唯一的环保上市平台。
再来看上海交大系。交大昂立确立了保健食品、房地产和金融股权投资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其中保健食品为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保健食品板块依托上海交大的科研优势,组建了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生物医药研究院,致力于微生物制剂和中草药制剂的研究开发,先后研发出十多个系列的昂立品牌产品。近年来,研究院在益生菌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成果,并在积极探索技术成果转化。
新南洋的转型值得重点关注,公司依托上海交大,目前已形成了教育与服务、现代制造业两大业务板块。此外,公司还在积极培育发展新业务增长点,通过资产重组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子公司上海高清不仅是行业标准制定者,还拥有数字电视核心芯片的自主知识产权。另外,2014年新南洋定增收购昂立科技100%股权,向教育行业全面进军。
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和高校资产规模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一些排名靠后的高校做大资产的愿望可能会更强烈,比如依托四川大学的川大智胜,该公司正在布局三维人脸识别系统,有望成为该领域的龙头。
另外,处在新兴行业的其他高校上市公司同样值得关注,如东软集团、浙大网新、华工科技、华中数控、复旦复华、山大华特等。
上市公司涌入象牙塔
在产学研结合这条康庄大道上,原本就脱身于高校的上市公司,无疑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与此同时,一些没有先天优势的上市公司也纷纷采取采取行动,不管是投资设立研究中心,还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均将触角延伸至校园高墙内,希望通过自身的资本优势,孵化具有商业前景的科研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清华、北大等名校已成为上市公司争相拉拢的“抢手货”,包括外骨骼技术、石墨烯、机器人、工业4.0等最前沿的技术也纷纷现身。
就在今年4月1日,迪马股份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创新研究,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等项目。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包括基于外骨骼技术的个人作业平台,人机耦合技术及助力型外骨骼、康复医疗外骨骼,车载防务系统飞行器(含无人机)测控通信、导航、指挥与控制技术等。
据了解,所谓“人机耦合技术”,在军事上主要运用于“单兵作战系统平台”,在民用上则主要用于辅助行走系统,发展空间广阔。就在上周四(5月14日),机构才以9元的价格买入迪马股份5665万股,上周五公司股价便应声涨停。
此外,晶盛机电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工业4.0背景下的智能化装备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珈伟股份与清华大学签署研发合同,在清华大学已有纳米碳-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基础上,就“石墨烯-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项目进行技术开发;亿利能源与北京交通大学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书》,围绕分布式能源及微电网技术、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新能源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及工程化推广;佳都科技与中山大学共建视频图像智能技术联合实验室(二期),对图形图像智能分析领域的前沿领域展开研究,特别是在人脸识别,车牌、车标、车型识别,图像大数据处理、预警和追踪侦测等技术领域开展持续研发,并探索相关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进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