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北大光华院长蔡洪滨:中国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 但仍然可控

    每经网 2015-03-27 22:56

    转型期间的调控手段多,但蔡洪滨提醒要注意避免用到一些不科学的调控手段,比如产业政策,特别是房地产产业政策。

    每经编辑 吴林静    

    每经实习记者 吴林静 发自成都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2015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2014还要大。今年1月,我国CPI跌至1%之下,PPI目前已经连续3年负增长,中国通缩了吗?

    在3月27日的“四川天府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给出他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的答案:“中国宏观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的边缘。”但他同时也指出“形势严峻,但仍然可控”,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辅,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手段。

    总需求严重不足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其实是名列前茅的,这样看来仿佛不符合经济学上对“通货紧缩”的定义。对此,蔡洪滨称不仅要看经济增长绝对值更要看增长率,“过去四年GDP增长率是不断放缓的”。

    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处于低水平,自2012年起,CPI已经连续33个月低于2.5%。而作为市场更重要的“风向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已经连续36个月为负值,今年前两个月,PPI同比增长为-4.3%和-4.8%。“这反应工业需求严重低迷”,蔡洪滨表示也是这几年制造业发展困难的原因之一。

    不仅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两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态势。

    具体来说,投资增长率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并没有完成计划的17%,到了今年前两个月,全社会投资同比累计增长率仅为14.7%,民间投资增长率仅为13.9%,全国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已为负数。“这是我国投资需求不振的表现,和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出现了倒退”。

    在进出口增长率方面,同样在下降,尤其是进口的增长率,今年前两个月同比下降了20%,蔡洪滨解读称,“进口乏力反应国内需求低迷”。

    调控不能代替改革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看,“经济下行出现了恶化的趋势,已经到了通货紧缩的边缘”,但同时蔡洪滨表示,“形势严峻,但仍然可控。”在他看来,这段时间经济的持续低迷,与宏观政策的延缓反应、力度较弱有关。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总理记者会”上所说,中国政府的“工具”还比较多。在蔡洪滨看来,中国与美国不同,后者的微观经济非常稳固,劳动力市场灵活、资本市场高效、创新创业的氛围好、高等教育有优势。相比而言,中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加丰富。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蔡洪滨表示还不够“积极”,有些经济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今年前两个月的财政数据显示,财政收入同比增加3.2%,虽然增速创23年最低水平,但依旧在增长,但财政支出没有完成任务,仅增长了8%。

    蔡洪滨表示,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辅,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主要手段。此外,还有中国政府对银行的控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垂直领导等,蔡洪滨表达了对政府宏观调控的信心:“我国的宏观调控足够强大,总能够让经济在一定时间内恢复平衡。”

    不过,总结曾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经验,蔡洪滨也提出,美国的宏观调控虽然弱,但微观市场条件非常好,所以也是最早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也是走的最稳健的。

    转型期间的调控手段多,但蔡洪滨提醒要注意避免用到一些不科学的调控手段,比如产业政策,特别是房地产产业政策。“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很强,但一刀切就会对市场机制造成严重的破坏。”蔡洪滨说,如果让强硬的产业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将对微观经济的改造产生影响,长期伤害是非常大的。同时也要避免用调控来代替改革,在稳定增长的过程中,设计与为营造未来良好的宏观环境相匹配的政策。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出生”就是胖子: 2014年282.4

    下一篇

    天府新区探路“创新驱动” 用产业升级争取后发优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