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跨国药企在华又掀创新研发投资潮

    每经网 2014-11-18 10:49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虽然去年爆发的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件,让不少跨国药企在合规等方面面临着短期压力,但是并没有阻拦跨国药企在华投资的热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发现,随着昨日(11月17日)跨国药企安进(NASDAQ:AMGN)在华正式启动亚洲研发中心,近两个月来已经有数个重量级跨国制药企业在华升级研发总部或者设立创新中心。

    业内普遍认为,跨国药企近期大幅度在华加码投资步伐,并逐渐转变原来注重产业投资的模式,而转向研发投入,这均是看好中国市场增长的表现。随着海外资本在中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国药企希望在本土设立研发中心或者创新中心,用中国资源研发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已经成为跨国药企心照不宣的“中国战略”。

    从近期外资的步伐来看,今年9月底,赛诺菲(NYSE:SNY)在上海成立亚太研发总部;10月,强生(NYSE:JNJ)在沪设立亚太创新中心;11月中旬,在罗氏(PINK:RHHBY)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十年之际,罗氏宣布将再投资1.36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8.63亿元)在上海建造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而这些均是以上跨国药企在华成立研发中心后,根据其扩张步伐作出的进一步举措。

    《每日经济新闻》对比发现,在关注的领域方面,跨国药企在华的创新中心大部分聚焦中国市场,例如强生的创新中心更聚焦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液恶性肿瘤以及肝病领域,而安进则首先聚焦肿瘤和心血管领域。而随着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或者创新中心承担的功能也在近年来得到升级,并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赛诺菲亚太研发中心为例,该公司率先整合了赛诺菲生物制药、罕见病、疫苗和动物保健在亚太地区的研发力力量,涉及旗下多个子公司。

    对此,普华永道Strategy&公司总监孙超在近期的2014年生物医药领导人年会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医药行业面临着持续创新、销售模式变革、定价与市场准入这三大挑战,又要面对合规问题,以及数字化和移动医疗带来的冲击,但依然看好中国市场。

    孙超表示,根据公司的调研结果,超过85%的参与者(160位医药行业高管)认为中国市场会继续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跨国公司对自身在中国市场增长的信心高于本土企业。

    不仅如此,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创新模式也发生变化,从公司的单一创新转向与外部合作的开放式创新,通过合作来加速本土科研成果转化,例如如赛诺菲和再鼎生物合作开发两个药物,强生全球四大创新中心已开展80多项外部合作等。

    上一篇

    青海获批“生态先行区” 绿色能源、循环经济迎来机遇

    下一篇

    高端腕表在华销量暴跌三成 奢侈品牌被迫抢“刚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