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7日召开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的金融跨界新玩法分论坛上,拍拍贷执行副总裁周浩发表了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金融创新的演讲。
我们讲了余额宝也讲了拍拍贷,之后回过来,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或者我理解的互联网金融是什么?跟传统的金融确实有些不同的地方,首先它对用户的选择、定位其实是不一样的,大家看到我没有穿西装打领带,其实一贯也是这样,因为我们服务的群体和银行高大上的群体不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打领带穿西装出现在各个场合,因为我们的群体大部分都是我们所说的草根用户或者屌丝用户,这些群体是银行很少服务的。另外不管是余额宝还是拍拍贷,都比当时对标的产品收益率相对高一些,余额宝相对低一些,拍拍贷这种情况是10%-14%的年化收益。面对相对有竞争力的收益,同时它在产品的体验上或者产品的定位上,因为他的用户都是长尾的用户,所以要求他把产品做到非常低、非常低的门槛,非常极致、非常简单的体验,这又是和我们很多传统的不管是理财还是银行借贷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都习惯了说打开手机,天天看一眼收益多少,哪怕2元,看一下非常舒服。以前上网上银行还要U盾,其实现在不需要这些东西,通过短信或者手势,既解决安全问题,又解决快捷问题。做互联网金融想的问题,要把产品的门槛降低,用户的体验做好,这个出发点其实是跟传统的金融产品是有不同的。回过头来说,我们定位屌丝的长尾市场,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的极致的思路去做的低门槛相对高收益的金融产品,这种金融产品我们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产品。
这里面罗列了几个大家所说的很多用互联网思维做事情的口号或者标语,确实也是我们的一些想法,拍拍贷一直说简单、快速做得到,本来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本来借不到的让你借得到,本来借得到的让你更快借到。我们一笔小额贷款可能要一周左右才能审核完毕,包括把资金发放下去,随着用户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一些特定领域发放贷款的收入可以做到一小时的概念,甚至有些类分期项目,那些项目基本上是说你只要资料上传过来,我过一下系统,基本上没有人去参与,我叫秒提,给一个额度,然后把钱给你,所以这也是简单快速借得到,这是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来做金融,坦白的说,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首先我们金融界的人士可能会质疑,为什么呢?我这个这个质疑是有道理的,金融界的人士长期以来核心的东西就是风险控制。风控是传统金融的核心,很多的破产、出问题的都是和这个有关,而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思维,其实我是做了10多年的互联网,然后再来做互联网金融的,我非常清楚的感受到互联网最核心的是用户体验为极致。其实你会发现第一感觉有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还是举一个刚才的例子,从安全的角度,比如说要进行在线支付,我最好多输一点密码,这从安全的角度是这样。但是从方便的角度,从互联网体验的角度,最好啥事都不做,眨眼钱就打过去了,这是有矛盾的。事情仅仅停留在一步,那很多创新、很多行业就不可能出来了。因为今天有很多技术的创新以及对一些事物看法的变化,其实我们有能力统一的做好这件事。现在很多人拿着手机支付或者做一个手势就可以了,很方便。从拍拍贷一直以来的研究看,我们传统的看放不放贷款主要看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财产状况、负债情况等,这些东西确实很有效,但是有时候不一定有效,有时候有了这些东西也不一定安全,如果我们通过其他的思维、技术,我们准确预测风险,而又不完全拘泥于收入水平、负债水平,财产评估、质押评估这些东西,会怎么样呢?
如果我要给这个人贷款,我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拿到数据,他经常在网上买东西,而且经常买大量的酒,而且消费层次很高,同时我通过另外一些数据接口跟交警等数据接口,能看到这个人之前的交通违章、罚款等记录蛮多的,再加上其他数据,也许我可以判断这个人其实在开车的时候不是那么靠谱的人,也可能他涉嫌酒驾,只是不一定被抓住,不一定有这个历史。一层、一层的各种数据被我获取之后,我在这些数据的组合背后可以看出这个人比那个人的风险大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通过对他财产各方面的评估,我也可以对他的风险做出评估,给出合理的定价。很重要的概念是思维方式,如果是对立的话,这件事没办法做,但是通过技术、思维的改变,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面大家看到第一个概念,说的是风控,风控这个概念其实不太好,应该叫风险管理,因为控的感觉是要扼杀,或者说接近于0,但是管理不是这个概念,管理只是你能够非常好的预期,其实风险可以大也可以小,风险大收取利息足够高也是足够支付这个东西。我刚才说数据,没有数据做不了这个事情,尤其是陌生人第一次贷款,你怎么判断它?要有数据。而这个数据再进一步想,数据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数据的宽度,一个是数据的深度,宽度是刚才说的,每个人格式化的数据,现在积累到大概400条的格式化数据,格式化加非格式化的数据大概有2000条左右,这是数据的宽度。数据的深度是什么呢?就是数据背后的这些关联挖掘,有了数据的宽度和数据的深度,我就有机会做这件事。互联网很好,互联网诞生了很多技术和工具,可以让我们实现一些东西。比方说大数据,大数据有一段时间很火,但是有一段时间又被质疑,我觉得我们用平常心看,大数据讲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讲你的数据量,并不是说你的数据量没有到那么大的时候,没有大数据的思维方式。我们看传统的金融机构,可能对一个人拥有的数据可能几十条,我们对这个人拥有的数据有几百上千条,这些数据在交付、影响形成的数据就非常大了,在这样的数据模型基础上,我们有机会对一个人下一步的风险、行为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