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势力崛起搅局渝派房企“辛辣”发力成都楼市

    2014-07-11 11:0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发自成都

    纵观国内楼市格局,渝派地产早已成为京派、海派、粤派之后的第四大门派。擅长“弯道超车”的渝派房企,在当前国内房企产市场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纷纷选择了与重庆相近的成都市场。诸如“一战成名”的新欧鹏,今年提出100亿目标的东原,还有渝派房企“一哥”龙湖……

    激进,被认为是渝派地产的一大特点。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有业内人士这样总结渝派地产的特点,“势头猛、速度快、下手狠。”即对自己狠、市场狠,对消费者肯降价让利,对竞争对手狠。

    各方势力的搅局,对成都楼市来说,或又将掀起一场新的硝烟。

    一天之内“砸”下近20亿元在成都“抢”4幅地块,近日,并不被外界熟知的新鸥鹏“轰动”了成都楼市。

    来势汹汹的新鸥鹏,颇能代表渝派房企2014年在成都楼市的集体“爆发”。原本沉寂多年、销售多位于二三阵营的渝派房企,却突然在成都市场发力。东原、华宇等房企数盘齐发,此外还不乏类似于新鸥鹏之类的“搅局”新势力。

    成都东原今年喊出冲击30亿元的年度目标,背后,与其2014年意图迈入100亿房企序列的快速扩张有关。再联系到渝派房企近年来在国内不断“攻城略地”,业界不免给渝派房企以“激进”的认知。

    “激进?不是!渝派是追求绩优稳定下的规模(发展)。”最早提出“渝派”概念、活跃于国内地产圈的新欧鹏(中国)企业集团副总裁李战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楼市有下行趋势,而擅长“弯道超车”的渝派房企从中抓住机会,房企需要做到“绩优”和“稳定”。

    想要逆势扩张,除了重庆本土市场,向来“川渝不分家”的成都楼市,因其市场前景和强大购买能力等因素,早已成为了渝派房企重点布局的“兵家必争之地”。

    渝派房企集体“大爆发”

    新欧鹏可以说是“一战成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新欧鹏(中国)企业集团,通过旗下的新鸥鹏地产集团在6月12日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抢地”大战,让成都楼市开始了解这家来自重庆的房企。

    当日,成都城东三圣乡的6幅地块走上拍卖台,新欧鹏成为最后的大赢家。除两幅地块落入他手外,其余4宗地均由成都新欧鹏竞得,成交总价为18.4亿元,其中一幅地块的溢价率达到了91.67%。

    近期,新欧鹏还因吸引了原金科副总裁李战洪、华宇等知名房企高管的加盟,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

    新欧鹏成立于1993年,旗下拥有房地产、教育、建设和农业四大支柱产业的企业。连拿4地、豪掷近20亿元,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

    李战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当前发展战略是“立足大西部、开拓华北、挺近中原”。

    目前,新欧鹏提出,“未来3年跻身全国20强与渝派房企前2强”的发展战略目标。而成都,是渝派房企全国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楼市对于渝派房企十分重要,2014年渝派房企也有望迎来市场的集中爆发。

    “在成都还是持续在报项目,包括新欧鹏拿的地,我们之前也报名参加了,但是没有竞到。”东原地产营销中心总经理王琴透露。

    与新欧鹏的“搅局”不同,今年提出冲击百亿目标的东原地产,2014年在成都也将迎来爆发。与此前的沉寂不同,目前成都东原多盘齐发。

    今年,成都东原更提出了近30亿元的销售目标。东原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李松泽此前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公司今年要冲击30亿元,“这就意味着要冲击成都销售前十强”。

    这一业绩较之去年,增加了数倍。据锐理数据的市场监控数据,2013年东原地产在成都的备案销售金额为4.27亿元。

    此外,在成都布局多年的华宇、金科等房企,今年也计划集中“大爆发”。四川金科营销总监金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四川的目标是30亿元,是以成都和内江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一半一半”。

    金科也正通过拿地、增加“存粮”的方式加大布局。7月5日,成都金科也以拍卖方式取得成都成华区驷马桥片区一宗地块,总价约3亿元。

    华宇集团四川公司商业管理部执行总经理洪涛表示,集团的战略是深耕重庆,其中成都的比重在上升,“开始有向重庆市场追赶的迹象”。

    洪涛今年初还曾向记者透露,华宇集团今年将有超过8个项目面市,货值在30亿元以上,争取在成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计划2014年在成都投入的拿地资金达到50亿~80亿元。

    另一家渝派房企代表协信地产,目前仅有一个项目在开发。协信地产成都总经理周继红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公司下半年有进一步拿地的考虑,“还在谈(拿地)”,希望“积极获取1~2块土地,能够达到40万~50万平方米的开发规模”。

    如今,国内楼市走到了十字路口,缘何渝派房企纷纷选择加码成都楼市呢?在周继红看来,这可能是大家在寻找一种突围,行业形势变化的时候,正是有机会的时候,“越战越勇”,大家有一种共识,“形势变化之时是扩张、突围的机会”。

    正如中原地产华西区总经理庄泽宝所分析,“成都对渝派地产来说,相对其他跨区域更大的地区,各方面更容易把控。”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成都算是渝派房企们的“第二故乡”。

    在成都仅属第二阵营

    “成都是(渝派房企)全国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及成都楼市对于渝派房企的战略地位时,李战洪如是称。

    王琴亦表示,“我们选择布局城市比较稳。”成都楼市比较平稳,资金周转率等也还不错。集团对于成都,是属于“战略聚焦型”。

    纵观国内楼市格局,渝派地产早已成为京派、海派、粤派之后的第四大门派。毗邻的成都,更成为渝派房企们布局的重镇。

    2005年左右,龙湖进入成都,渝派势力在成都完成首秀。如今,重庆开发商早已成为成都楼市不可或缺的力量。

    洪涛认为,渝派房企进入成都的力度越来越大,因为地理位置最近,需要占领较有前景的市场,成都必是其中。重庆房企进来,也能适应得非常快,且成都房价相较重庆稍高,因此大多第一站会选择成都。

    谈及渝派房企在成都的布局,周继红认为,素来有“成渝不分家”的说法,相互之间的文化、习惯更容易融合,渝派房企在成都的发展普遍都比较好,“适应(市场)比较快”,渝派房企对融入当地文化、体现开发品位,对楼市的适应总体比较好。

    总结渝派房企开发的特性,周继红认为,一是在开发速度上有一定共性,比较追求“速度”;二是颇具竞争力,无论是在价格、成本管控等方面;三是适应之后其开发品质逐步体现,融入度也比较好。

    目前成都市场销售成绩中,龙湖“一马当先”。成都房联·透明房产网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度成都备案金额排名中,龙湖以64.83亿元的金额排名第三,仅次于蓝光和保利。

    作为渝派房企“一哥”,成都龙湖今年在销售方面仍排在前列。最新出炉的2014年上半年成都楼市销售备案数据显示,龙湖地产的销售备案面积、金额分别为21.43万平方米、22.17亿元。

    金科等房企在成都亦收获颇丰。金科地产2013年年报显示,金科在四川包括成都和内江共有5个项目在售。金艳透露,去年金科在四川的总销售额约为25亿元。

    不过,虽有龙湖、金科逐渐在成都做大做强,但就目前来看,渝派房企在保利等国字头企业,以及以蓝光为代表的成都本土房企的竞争之下,总体稍显沉寂。

    在去年成都楼市销售面积和金额前20强榜单中,仅有龙湖一家上榜。今年上半年的销售备案数据亦显示,进入成都楼市销售排行榜前20的渝派房企,仍只有龙湖一家。

    “对于渝派地产来说,竞争不仅存在于与成都本土房企的竞争,还需要与很多排名全国前十的地产商直接竞争。”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四川分盟秘书长何良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一位房企人士也坦言,在成都,渝派房企只能处于第二阵营。

    “渝派在成都属二、三阵营。”锐理数据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郭洁表示。谈及渝派房企的特点,郭洁总结到,“势头猛、速度快、下手狠。”即对自己狠、市场狠,对消费者肯降价让利,对竞争对手狠。

    商业住宅“两条腿走路”

    6月12日下午,龙湖金楠天街招商大会在成都召开,预计到2015年10月27日,这个商业体量超过18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将亮相成都。

    龙湖在成都加紧布局商业地产,亦符合龙湖目前的“近城区、控规模、持商业”的集团战略。和龙湖一样,协信、华宇等渝派房企们,亦已更多布局商业地产领域。

    周继红表示,在成都,公司接下来也要寻求更多发展,希望能更多地体现协信地产在商、住、产业集成开发的特性,商业、产业一体的开发特点。未来会“寻求规模型的产业用地,目前和成都的几个区县也在谈和寻求合适土地”。

    洪涛介绍,集团也正加大对商业自持的比例,目前成都和重庆已达到50万平方米,“3年时间内预计达到100万平方米”。

    东原地产也希望加大对商业物业的持有与运营。“跨区域,多产品,持商业”正是东原地产现阶段正在完成的战略布局。

    据悉,东原多元化的产品部署也在迅速成型,仅以重庆区域为例,其高端住宅、商业物业项目的占比正在逐渐增多,在其2013年的销售收入中,商业范畴的收入达到9.76亿元,占比22.18%。

    目前,在成都的渝派房企们,也越来越呈现了整个公司层面自上而下开发模式的分化。

    和大多数房企所不同,金科近些年开始重点布局一些三四线城市。金艳透露,目前,除了成都的布局,金科正在寻找更多进入四川二三线城市的机会,未来计划布局宜宾、达州等城市。

    何良栩评价到,进入省会城市下的二线城市,金科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可以凭此获得更好的利润率和开发机会。

    那如今,该如何看待渝派地产在开发模式所呈现的个体特点?李战洪表示,总体来看,渝派的房企,注重一二三四线协调发展。“因为市场不断调整,如果协调发展,抗风险能力就会很强,一个均衡布局,协调发展”。李战洪分析,在业态方面,行业的发展态势是,需要多业态扩张,不再做单一业态,包括龙湖等,向商业、向产业园区综合发展。而未来,或更多向跨行业发展,“如恒大卖水”。

    “商业拿地便宜,住宅拿地成本高。”成都卧龙吟机构总经理杨明富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开发商都有对高收益的追求,但靠住宅是做不出来的,可以通过商业来构思,但最终能否实现“尚待观察”。

    “弯道超车”的机遇与挑战

    “激进。”当被问及渝派房企的特点,一位成都地产界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近年来,渝派房企在国内不断“攻城略地”,这也给企业资金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科借壳上市、协信计划登陆港股,以及刚刚重组的东原地产……近年,外界看到了渝派房企开始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背后,上市或是解决融资的办法之一。

    以东原为例,其刚刚提出“2014年实现百亿业绩、2015年成为地产行业50强”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三级跳式”的发展速度,背后契机是刚刚于4月完成资产重组的迪马股份,终于帮助东原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通道。

    “对于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上市是融资的重要渠道。”庄泽宝亦认同房企通过资本市场来解决融资的趋势,“目前都有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要做大做强都会有这方面的考虑。”

    庄泽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房企融资主要的手段包括上市、管控(负债比率)、借壳、信托、基金、项目合作、自身项目回款、银行授信等。“不能说哪一种最好,要根据不同的公司来看。”

    李战洪指出,渝派房企在2011年前后,才开始在资本市场起步,与粤派和海派相比,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了。“但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未来的能力还是很大的。”

    如今楼市走到十字口路,“比的是开发商对节奏的把握能力”。李战洪表示,“你在上行通道做品牌、做利润,下行通道,比的是拿地和产品的重新研发组织能力,但每一次下行的时候,都是行业洗牌的机会,渝派房企可以借此“弯道超车”。

    抛开大势的影响,就成都楼市而言,面临国内一线房企与成都本土房企的双重挤压,渝派房企如何突围呢?一些房企人士对此有着较为清晰的判断。

    王琴表示,市场竞争哪里都有,只要该地区经济情况不错,也有人口导入能力。房企需要做的是,“在这个领域做好自己的差异化,把产品、服务做好。从拿地开始,就做好总体规划。”

    何良栩认为,在房企本身规模起来之后,需要进行高周转。“本身开发速度快后,快速推向市场,减少资金压力。另外的途径就是上市,获取更大的资金支持,扩大开发规模,进行土地储备。”

    (实习生黄丽对本文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地产:向左走?向右走?

    下一篇

    “渝派”倡导者李战洪:销售和资本市场要“两手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