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万华投资集团董事、总裁罗立平:万亩土地谋“承接城市功能外延”

    2014-04-30 00:4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发自成都

    “其实我们现在是在小康时代做富裕时代的产品,虽然富裕时代还没到来。”日前,成都万华投资集团董事、总裁罗立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这一理念在成都万华的开发路径中得以体现:10多年前,万华在成都近郊开始打造4000亩的“麓山国际社区”(以下简称麓山),公司得以声名鹊起;目前,万华2006年立项开发的占地达11平方公里的“麓湖生态城”(以下简称麓湖)前期总投入已达上百亿元。

    罗立平视这一转变为从“近郊住宅”向“承接城市功能外延”的房地产开发。如今,万华布局海南,又把目标“瞄准”了养老地产和度假地产。

    但他也坦言,这种押注“富裕时代”行业发展趋势的地产开发“很累”,过程中也感受到较大的压力。目前,受制于所在区域规划的变动和未确定,麓湖项目的产业打造尚处起步阶段。

    万亩造城/

    地处成都南面华阳 “麓镇”的A4艺术馆,在当地文艺圈内已小有名气。日前,罗立平在这里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侃谈公司的运营和发展、项目开发的独特理念等。

    距离“麓镇”百米之外,成都万华正主导另一场“造城”运动。与公司此前开发的麓山相比,新项目麓湖的规模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十倍。

    公开信息显示,麓湖总占地达11平方公里。自万华于2000年开始打造的麓山进入销售期后,麓湖便进入前期运作阶段,项目于2006年立项筹备,2009年破土动工,2011年投入销售。

    成都万华表示,麓湖将是一座以高端居住、高端商务、高端商业为核心,集休闲娱乐等其他城市配套为一体的新型城市,规划居住、产业人口约30万人。

    罗立平说,麓山虽然配套很丰富,但毕竟只是一个社区级别的项目,在于“当初成功抓住了近郊住宅渐成主流的生活方式”,而目前“麓湖就是城市的功能往外迁出来”,麓湖担纲“小型城市”功能的房地产开发。

    前期,麓湖也多以高端物业的销售为主。未来,将更多打造包括配套商业在内的产业项目。

    “这种大盘的发展,销售物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开发商还需要有一些配套物业、综合物业、持有物业、商业等等,这些非常重要。它是支撑这个区域发展的关键所在。”罗立平说,由于受制于整个区域规划的调整和不确定,目前尚在等待相应结果。

    近几年,麓湖开始有了更多产出。在成都媒体的相应报道中,2011年~2012年,麓湖的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罗立平表示,去年麓湖的签约销售额在23亿元左右。

    “从目前的对外宣传来看,麓湖更多给人以生态宜居的面貌,销售物业也多以高端住宅为主,暂时还停留在房地产开发的层面。”对于麓湖的开发情况,一位成都地产人士评价道。在他看来,产业项目或许是麓湖的远景规划,而从项目开发的安全角度考量,“从整个盘的去化安排来看,是先做住宅,从而撬动项目运作”。

    那么,关于麓湖未来的产业打造,万华方面有着怎样的规划呢?日前,成都万华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书面回复称,项目由三大产业体系组成:EOD(绿色生态办公区)生态总部办公、创意产业、城市休闲旅游产业。

    “在麓湖涉及的产业中,公司已基本实现战略合作框架的有创意文化、教育、医疗、酒店、城市综合体等几个方面,均为行业中的高端资源。”成都万华方面表示。

    罗立平透露,一旦规划能够快速敲定,公司的这些产业项目就会很快启动,公司也在考虑与这些专业领域里有影响力的公司合作,比如做商业的,“我们会搭建平台,引入一些战略合作伙伴来一起开发”。

    押注“富裕时代”/

    “除了产品,麓山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还跟成都城市发展向南有关。类似的项目,放在其他区域最后或难有这样的效果。”一位熟悉成都地产状况的业内人士日前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今万华打造麓湖项目,仍契合了成都向南发展的总体规划。

    谈及对麓湖的投资情况,罗立平透露,若按房地产业惯常的前期总投入计算,包括银行贷款等投入,“我们现在大概在这个项目(指麓湖)里面投了约120亿元的资金。”

    不过截至目前,麓湖仍未进入大量产出阶段。“将来(销售额)到四五十亿元的时候,我可以拿钱去投别的项目,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罗立平预计,明、后年将步入这一阶段。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如今万华已经布局全国,公司在海南的两个项目,分别以养老地产和度假物业为主。

    公开信息显示,海南万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亚硕成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注册成立于2010年8月。万华在海南的地产项目分别位于三亚和万宁市,其中三亚的项目规模达万亩。

    不追求复制此前的地产开发模式,却选择有些“另类”的发展路径,罗立平将其归结于打造面向“富裕时代”的产品。“我们现在是在小康时代做富裕时代的产品,虽然富裕时代还没到来。”罗立平表示。

    “对于海南项目,我们目前主要在做前期战略性的考虑。比如养老物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会成为(地产开发)主流的一个发展方向。”罗立平表示,虽然“养老物业最佳的时候还未到来”,但出于市场考虑,未来万华或将率先推出海南的度假物业项目。

    “万华的开发都是长线项目,特点是项目周期长、规模比较大。其优势在于,虽然去化率相对慢,但获取土地的成本较低。”全经联四川分盟秘书长何良栩分析认为,虽然旅游、养老地产项目是未来地产的大趋势,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国内对养老地产的开发都还在探索阶段,尚无完善的开发模式”。

    何良栩认为,万华做这些项目,需要以短线产品来保证现金流,前期通过住宅等短线产品来“以短养长”,“在资金方面,可通过资金的内循环。另外,就需要其他融资渠道来解决”。

    “对房地产市场,从长远来看,我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当被问及为何不像大多开发商一样,在房地产开发上进行规模性复制时,罗立平给出了这样的答复。他认为,这种战略性的项目,其中有很强的机遇性的机会,“从未来战略的角度来说是安全,是有前途的蓝海领域”。

    “每次做开拓者,不是简单复制和拷贝。会觉得比别人走得累一点,比别人辛苦一点。但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其实不是,我认为是更加长远的思维方式。”罗立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然而,麓湖项目的开发、以及全国布局的万华,未来势必会面临不小的挑战,或将考验罗立平对富裕时代的“押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蓝光地产集团总建筑师郭震:成都高端住宅发展需庞大的“中产”人群支撑

    下一篇

    北京:高端住宅进入“十万元时代”功能定制加速物业升值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