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徐超 戴高城 发自浙江、上海
每经记者 徐超 戴高城 发自浙江、上海
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的万向集团和李泽楷竞争、欲收购美国破产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菲斯科)一事,日前有了最新进展。
据路透社消息,Fisker公司反对万向的收购案,要求法院同意将其出售给李泽楷一方。Fisker公司表示,万向曾对该公司破产推波助澜,现在又想从中渔利。但万向的收购方案获得了Fisker债权人的支持。
目前,万向集团仍未就此收购案及进展发表公开意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欲采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和总裁鲁伟鼎,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由于美国遭遇暴风雪天气,原定于美国时间1月3日举行的听证会被迫延迟,预计在美国时间1月10日,美国破产法庭会对Fisker收购案作出最终裁决。
万向被指动机不纯/
据 《每日经济新闻》先前的报道,Fisker原计划要售给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的关联公司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 (以下简称混合动力控股),但万向集团旗下美国公司VL也提交了收购案。
据路透社报道,在万向介入后,李泽楷提高了收购价码。混合动力控股在此前出价基础上增加了100万美元用以补偿债权人,并提议把出售特拉华州前通用汽车制造厂的收益分出一部分给债权人。该工厂估价约为5000万美元。
根据万向此前提交的文件,该公司对Fisker初步出价为2472.5万美元,承诺承担Fisker部分债务,并将重组后的Fisker20%的股权给予债权人。2013年11月,混合动力控股同意斥资2500万美元,偿还美国能源部持有的Fisker债务。万向当时对此债务也有参与投标,但未能中标。
目前,该收购案的争议点在于,Fisker要求美国联邦法官批准该公司按原计划出售给混合动力控股,而不是卖给有收购意向的万向集团。Fisker认为,后者对该公司的倒闭负有责任。
Fisker近日在向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破产法院提交的一系列文件中指 出 , 万 向 收 购 电 池 企 业A123Systems后,切断了对Fisker的供应,这被视为对Fisker的破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A123是Fisker生产的电动汽车 “卡玛”的电池供应商,现在万向又想从中渔利。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Fisker债权人委员会一位律师的反驳,其称在万向收购A123数月之前,Fisker就已进入停工状态。该律师认为,万向的收购方案是“最佳选择”,还要求法院允许债权人起诉Fisker高管不恰当地将公司出售给李泽楷。
万向收购仍存可能/
尽管万向集团的收购遭到Fisker的反对,但是Fisker债权人的一项声明或能让万向仍存 “入主”Fisker的可能。
据外媒报道,Fisker公司的无担保债权人指责Fisker与李泽楷关联公司有内部交易,他们要求联邦破产法庭拍卖Fisker,万向集团开出约2500万美元的报价,可能成为这次拍卖的非公开竞价买家。
内幕交易的指控主要围绕Fisker的一名前董事会成员DavidManion。其辞去Fisker董事与成为Hybrid首席执行官均在同一天,此前他签署了一项协议使Hybrid获得了Fisker资产。
“债务人试图以闪电速度将他们所有的资产出售给买方,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排除了任何竞争性报价。”无担保债权人在破产法庭的文件中说。法院记录也显示,像设计顾问公司和供应商这类无担保债权人,多数会反对将Fisker出售给李泽楷。
路透社的报道分析则称,由于“李泽楷支付2500万美元买下Fisker对政府的未偿还债务后,Hybrid计划收购Fisker,但这家公司准备利用Fisker所欠这笔贷款中的一部分作为‘信贷报价’进行购买,而非使用现金,这样一来其他债权人差不多就一无所有了。”
“造车梦”或遇波折/
“我不造汽车,我儿子也要造。”在关于鲁冠球和万向集团的报道中,鲁冠球的这句话曾多次见诸于报端,显示出鲁冠球斩钉截铁的“造车梦”。
2013年10月,国家工信部发布《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54批)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在公示名单中,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也名列其中。这意味着,万向集团获得了专用车生产资质。据《钱江晚报》报道,万向获得的专用车生产资质指的是改装车的生产资质,2009年开始申报。
据记者了解,鲁冠球“造车梦”选择的切入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此次收购Fisker如果失败,对鲁冠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梦想或是一个不小的波折。
早在1999年6月,万向电动汽车项目组筹建成立。2002年,万向自主知识产权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及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相继研发成功,第一辆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也随之研制出来。
2004年,万向的纯电动公交车在杭州环西湖旅游线路投入示范运行,成为第一辆杭州市Y9路纯电动公交车。
2009年,万向集团宣布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并且展开一轮密集的海外并购。2010年5月,万向集团与美国Ener1公司合资,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
2013年1月28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宣布,同意万向集团2.6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锂电池生产商A123系统公司的民用业务。
A123是美国纳米磷酸铁锂电池和系统的开发制造商,是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锂电池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一家从材料到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企业。
电动汽车仍难普及/
根据万向集团规划,布局电动汽车与太阳能两条新能源产业链,是该集团的重大战略转型计划。2010年底,万向集团宣布,待条件成熟时,会将电动车公司注入到上市公司,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时间表。
在汽车界人士看来,电动车市场远未达到形成市场的规模,普及率相当低。国内某电动车生产企业高层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电动汽车一大缺陷是续航能力不足。比如汽油车,一箱油加满可以跑400~500公里,而电动汽车充满电,理论上最多也只能跑200公里。对于充电,快充起码半小时至1个小时,慢充则要整个晚上。“所以说,电动汽车不能普及的一个主因,就是不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电动汽车的锂电池,价格非常高。据上述高层人士表示,国内车企的汽油车都卖得很便宜,但是电动汽车价格还是较贵,原因就是电池贵。
在收购美国A123时,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也曾对媒体表示,由于汽车用锂电池的使用成本过高,市场推广困难,在三五年之内盈利都很困难。
上述车企高层人士还表示,美国最高配的宝马7系市价5万美元,而Fisker的车要10万美元。就连环保意识非常强烈的美国人,也很难做好电动汽车。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生产电动汽车本身不赚钱,花大价钱收购然后再依靠自身盈利,很容易崩盘,但如果让这个话题一直延续下去,或能达到资本运作的目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