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超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自信

    新华网 2013-12-11 11:30

    “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北京会见21世纪理事会成员时的表态,简洁清晰,斩钉截铁。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刘丽娜)莎士比亚曾言,语言是有魔力的,一旦说出,就会萦绕在人周围。

    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常常要突破一些“语言”的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由经济学家创造的术语,从学术概念到政策概念,近些年来已经深入到世界经济的决策语汇中,并常常与发展中国家挂上了钩。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从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到1万美元的高收入,是个极难逾越的“龙门”。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跻身为高收入国家。

    1960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个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日前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就此提出警告。

    仅有约十分之一的成功概率!幸运会降临到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头上吗?事实上,自2008年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将落入“陷阱”的预言和怀疑声就未曾断绝。

    “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个月在北京会见21世纪理事会成员时的表态,简洁清晰,斩钉截铁。

    自信从何而来?许多国际观察家在见证中国几十年经济奇迹后依然对“中国为什么能?”百思不得其解。也有专家得出结论,“中国与众不同”。

    ——自信来自于内生动力与增长实力。

    有实力才有底气。习近平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很充分。”

    “内生因素”有哪些?宏观上看,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内生因素就是要实现新一轮现代化。随着中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一过程必定会释放出巨大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李克强总理在上个月会见美国知名华人团体“百人会”访华团代表时说过,“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意味着,在今后这段长路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需要一直存在。

    微观而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就是提高内需和普通民众收入。涓涓细流,终汇成海。中国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同滚滚车轮,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学家提出“中等收入陷阱”一词虽源于国际经验,但国际经验并不意味着历史必然。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000亿美元,到2012年逾8万亿美元,使约6亿人脱贫,中国可谓“出类拔萃”,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在一份报告中惊叹。

    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改革带来持续的发展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短短几个星期内,陆续出台的几项重大经济政策便引来“围观”,从股市重启IPO到最近的4G牌照发放,神州大地涌动的商机令世界兴奋。

    上一篇

    机构年底调研布局农业环保

    下一篇

    白云山乙肝疫苗揭盲在即 IIb期临床试验达预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