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吸收来自旁门的精神杂粮后,徐安琪逐渐走上了演讲培训之路。从水平普通到深得人心,这个姑娘终于蜕变成了安琪老师,还创建了自己的事业——名校有约特训营。徐安琪的故事说的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未来的日子她带给学员们的精神食粮,又将谱写出新的故事。
在一次次实践中,我走上了演讲培训之路。图中6000名听众等待着我上场。
大力吸收着来自旁门的精神“杂粮”,在激荡的实践中使劲汲取养分,渐渐地,我有点不甘于仅当学生了。此时,市场给了我机会,把我送上了讲台,受众,便是比我小的学生。
初登讲台的我,最不缺乏的便是灿烂的笑容、真诚的态度,但讲的内容,用“大而空”形容并不过分。这一阶段,主持人对我的称呼,便是“徐安琪同学”,或者,为了让我听着好受一点,称为“美女”。这个称呼深深刺激了我,讲课却要打形象的招牌,恰恰证明了水平之低。于是,我下苦功、日思夜想,力争从这个层次突围。
慢慢地,我可以从实际问题讲起了,抓住听众的心了,两个小时内台下能保持鸦雀无声。这一阶段,主持人对我的称呼,便是“小徐老师”。从同学到老师,当然是质的飞跃。这让我暗自得意不已。但一个“小”字,尽管是在指我的年龄,却终究让这个“老师”当得有点牵强。
可我分明爱上了“老师”这个称呼,为了去掉这个“小”字,我奋力修炼。长见识,游山川,读名著,提升底蕴,训练表达,加上“身经百战”的实操……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小”字真的去掉了。我一开口,就能打开受众的心门;几句话,就能博得响亮的掌声。空洞的空号变成了感人的故事,生硬的道理变成了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对他人观点的综述变成了独到意见的表达。主席台上的领导们不再瞌睡了,观众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流下热泪,主持人到点了也不敢来打断,讲座结束后便是蜂拥而至求签名的青少年们,他们纷纷激情满怀,在我的影响下要奋发进取、考入名校。此时,我得到了一个亲切动人的称呼:“安琪老师”。这,便是我职业演讲生涯的开始。
渐渐地,我的受众不只是比我小的学生了。我的讲课路数也不那么常规了。我有时会给小学生讲海外见闻,给中学生讲国学文化,给小企业主讲英语学习,给公司员工讲大学生活,给家长讲寓言故事。讲的内容,虽然看似与听众的身份和主业没有关系,实际上却总能达到让听众受教育的目的。我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掌握了规律,从哪里开始讲都能通到主题。
到了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刻。几年的经营,不少单位向我抛出橄榄枝。但是,内心却有一种感觉指引着我:似乎该做点和“安琪老师”这个称呼相关的事。自然,这件事要和教育、培训有关。
市场告诉我,演讲的对象可以很多元,但是对于培训,最合适的对象还是中小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团队才能壮大。一堂课是影响有限的,几天集训才能起到初步的显著效果。经过多番论证、实践,得益于北大民经院企业家同学会等机构的支持,“名校有约特训营”诞生了。
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呢?当下学生最迫切的要求,当然是提升成绩。然而,亲身体会告诉我,成绩提升的关键常在学习之外,成长的内涵也绝不仅仅是分数。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帮助学员提高分数,却不能仅仅着眼于分数这个狭窄的概念。我们的特训营,应该有更高远的立意、更深刻的内涵。
我们把“道”与“术”结合了起来。怎么学英语?怎么学语文?怎么记笔记?这些都是“术”层面的问题。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志向是什么?对未来升学有什么规划?这些都是“道”层面的问题。“道”层面的问题藏得更深,不容易被人察觉,实际上却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然而,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却往往只看到“术”,不关注“道”,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我们的特训营努力兼顾了这两者。
我们把“短”与“长”结合了起来。学员短期的问题,当然是怎么做题目。但从长远人生来看,具备一些素质更为关键,比如,怎么聆听?怎么制订学习计划?怎么管理自我?我们力求统筹眼前与未来,让学员们“鱼‘渔’兼得”。
我们把“德”与“智”结合了起来。“智”与前程直接相关,“德”则是成长的基石。当今社会,很多人高呼“拯救青少年的道德”,但道德教育又往往沦为空洞的说教,令人反感。我们的特训营以提升“智”为载体,把“德”不露声色地融入了进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员心中有大爱、有孝心、学做负责任的人,等等。
我们把“游”与“学”结合了起来。在很多人眼中,游就是游,学就是学,游是娱乐,学是吃苦。但是,真正要达到培训效果,“学”中少不了“游”,“游”中少不了“学”。因此,我们在北京的课程,包含了走进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内容。学员们亲历亲闻,收获极大。我们在国外以旅游为主的行程中,又包含了培训,让学员不仅兴奋地游历一番,还能带回一些深刻的思考。
当然,我们最大的亮点,还是亲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娓娓道来、以心传心,让学员们看到希望、找到方法。
来到这样的特训营,谁能不打开心门?谁能不改变心态?谁能不立志图强?谁能不满载而归?提升成绩难道不是“小意思”吗?家长怎么会不认同呢?
几年来,我们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感谢,看到了多少改变后的微笑。以下便是一位家长写给我的信。写这封信时,她的孩子上高三,刚刚参加了我们的复训。
安琪老师:
你好。
我是媛媛妈妈,当我看到你给媛媛写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那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不善于表达,但我由衷地感谢你,你和团队为媛媛做的一切是我们做父母的所不能给予她的。作为家长,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考上最理想的学校,但又不愿意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我记得媛媛两年前就遇到这样的问题,还好在这关键的时刻通过你们的启发,消除了媛媛、我及她爸爸的心理负担。我很庆幸媛媛能够与你相识,你既是她的良师又是她的益友,希望我们经常联系,祝你的事业蓬勃发展!(水平有限,见谅!)
媛媛妈妈 2010年12月10日
读到这样的邮件,我总是很感动。它们让我感到,自己这几年的实践不仅对自己有意义,也对他人有了一点意义。
几年的演讲培训之路,接触真实的社会,直面现实的挑战,直通深层的人心,我的感受实在是太多了。有人说我很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自由天地,实在难得。也有人说我这条路走亏了,目光太浅,“大材小用”。
当耳边的浮云散去,我始终记得自己心中最深刻的东西,那便是:对教育的热忱!有句古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话虽旧,理却恒。或许,世上最可贵的事情,便是“做好自己,成就他人”。
2011年12月,我有幸应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刘明珠副院长之邀,跟该院一些学生谈谈如何“赢在大学”及几年来社会实践的体会。
记得在讲座中,我对台下的学子们说:“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有巨大的热忱,那就抛开一切顾虑,勇敢地追求。人生的价值,永远是自己赋予的。”今天,我也把这番话分享给读者朋友们。
回顾起自己初登讲台、投身培训的经历,反思当时的心态,我觉得自己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可谓“半瓶子醋晃得很”。我实在应感到惭愧。然而,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年轻人寻找出路的某种真实心迹?不错,读大学,就是用青春寻找答案。然而,大学有毕业的时候,寻找却没有尽头。今天的我,在路上,依然在寻找。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寻找?
最后,分享两篇“名校有约特训营”学员的感言(节选)。随着他们寻梦名校的心声,让我们也去勇敢地寻找人生的梦。
学员感言
四天的特训营就要过去了,我真切地发现自己脱胎换骨的变化,我想,这四天会对我一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成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它也不是一件难事。我现在已经基本决定高二选择文科。我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选择文科等于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勤劳,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这里,我聆听了培训师们的心路历程,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他们都是北大最优秀的人,但我看不到他们的傲气,看到的是他们的责任与谦卑的心,这是我来到这里的另一个收获——我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的昨天,他们的今天将会是我们的明天!
我很喜欢一句话,肩负天下,敢为人先,志存高远,追求卓越。这16个字涵盖的东西是我们值得追求一生的。脚踏实地,走自己的路,像蜜蜂而不是蝴蝶一样去努力奋斗。去掉浮华,抛开一切,让理想指引我走向美好的未来。
北京学员 王媛媛
2009年1月19日
学员感言:我的改变之路
名校有约特训营,是个造梦的地方。为了这次特训营,我放弃了暑假的辅导班。现在我知道,这短短五天所带给我的,远远比课本知识要有价值得多。
从前,我没有足够的自信,没有确切的目标,一直在漫无目的地学习,成绩也不突出。现在,我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北京大学!
我的学习效率不高,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没有计划。现在,我学到了一种新的时间管理方法。从此,我也要拥有高效的生活!
我一直很期待能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但由于地域的限制,我并没有这样的机会。特训营给我创造了这样的条件,一上午与外籍精英的接触和交流,让我激动不已,大开眼界!
学会赞赏他人,是安琪老师给我上的重要一课。正是她的掌声,让我有了信心和勇气,我开始积极举手发言,勇敢地展示自己!
这短短五天,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片段。感谢老师们给了我改变的机会,给了我一段难忘的旅程。我会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出类拔萃的人,不辜负你们对我寄予的希望。
山东学员 史伟
201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