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让财政公开的地方政府先发债

    2013-09-19 00:15

    每经评论员 叶檀

    金融改革是新激励机制的建立,筛选出诚信与有能力的金融配置方式,不能撇开信用与偿债能力奢谈改革。

    地方债风险居高不下,今年开始的深入到乡镇的地方债统计,预计将于10月公布。

    地方偿债风险上升,尤其是工业产值下降、土地溢价下行、原材料出产地,不得不面对狂飙突进时债务上升、资产价格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是金融危机与实体危机的先兆。地方政府通过可以控制的融资管道偿债提上议事日程,地方债与市政债字眼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笔者支持地方政府发债,既然基建、养老等资金大部分由地方政府支出,同时控制住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这是违背市场规律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国。你越不让地方政府融资,地方政府越是会通过隐蔽的渠道在表外腾挪。风险压力一点没有下降,从账面上看倒是有了长足进步,这是危险的击鼓传地雷游戏。

    目前没有真正的地方债,财政部于2009年开始为省级地方政府代理发行债券,随后在2011年起进行试点自行发债,但财政部仍然为地方债务隐性背书,地方政府没有自主发债权,不能与市场直接对接。财政部发债,考虑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对资金的渴求,地方之间的贫富差距,项目的重要性等等,市场最亟需的信息如地方详尽的财报,收益与支出,三公成本等,大都着墨寥寥。

    债务市场最重要的信用评级,居然匮乏,因此购买机构往往把地方债当作政府债、国债的一种,中标利率低,债券价格高,交易并不活跃,对投资者没什么吸引力。

    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绝不是允许所有的地方政府滥发债券,那样中国的债券市场、进而证券市场就会根基动摇,无法持久,急功近利的贪婪发债者会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个个庞氏骗局。

    应该允许诚信、信息公开的地方政府发债。每个地方政府都有预决算表,面对公众进一步公开预决算细节的迫切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做得很好,如广州财政局2009年10月率先破冰,主动公布了一份堪称最详尽的地方预算表。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很多人质疑具体的财政使用情况,甚至细化到机关幼儿园的拨款等,但所有这些质疑都是对广州公共财政的肯定。

    另一些地方政府动辄以国家机密搪塞财政公开的要求,不得不应上级之命公开三公信息,数据简陋到如同天书。相比两种态度,显然有公共财政意识的地方政府更应取得发债权,他们的信用与数据,就是债券市场最需要的基础工程。而完全没有公共财政意识的地方政府一旦取得发债权,可想而知在暗箱操作中会有多少风险诞生。有公共财政制度的地方先发债,既是对诚信的表彰,也是对想发债的地方政府的激励——你想发债吗?好,请先建立公开的、高效的公共财政制度。

    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另一个前提条件是偿债能力。信用评级就是要解决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的准确评估。必须学习先进的风控机制,以提高债券使用效率,减少债务使用中的黑洞。按照偿债能力,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溢价高的地区应该先发债。

    锦上添花或者不符合道德预期,但市场的事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对贫困地区实行的是另一套行政机制,如转移支付,如税费减免等等,而贫困地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建设。

    地方债、市政债、资产证券化都是中性词汇,不过是融资的技术手段,推行新融资手段能够建立起新型的激励机制,让诚信者、透明者、有能力者获得更多的资金,不仅能够让中国金融走出泥潭,重要的是,还能建立起中国的公共财政制度,与本土可靠的信用评估制度。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首批巨灾险试点花落云南、深圳相关方案正在制定

    下一篇

    冯海宁:一份中秋礼单揭示的政商关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