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早期曾热衷于并购来发展多元业务的药企巨头,可能正放缓脚步,转而掀起一股拆分潮。
跨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于当地时间本周一宣布,计划将其商业业务内部拆分为三个业务部门,其中两个部门成为全球创新部门,另外一个被称为价值业务部门,三个业务部门都将包括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
根据昨日(7月30日)辉瑞中国方面发给记者的信息来看,全球创新部门包括创新产品线,主要出售受专利保护的品牌药,而价值业务部门主要操作出售仿制药和即将专利到期的产品。
一位外资药企内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辉瑞的内部拆分来看,很大可能是为之后的正式拆分做准备,而公司对业务进行分拆的主要原因是品牌药和仿制药操作模式不同,“分拆很明显对欧美市场奏效,但新兴市场与其有所不同,因此分拆能否在新兴市场奏效还有待观察。”
拆分为三大业务部门/
根据辉瑞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拆后的两个创新业务部门,其中一个将由创新产品集团总裁GenoGermano领导,该集团总体上包括预期在2015年后仍拥有专利保护的跨多个治疗领域的产品,主要包括抗炎和免疫、心血管/代谢、神经科学和疼痛、罕见病和妇女/男性健康药物。
另一个创新业务部门包括疫苗、肿瘤和健康药物,将由疫苗、肿瘤和健康药物集团总裁AmySchulman领导,其中每一块业务都将在全球独立运作。
此外,价值业务部门将由价值产品集团总裁JohnYoung领导,这个部门除了已失去专利保护的产品,还包括成熟的、仍享有专利保护但在大多数市场将于2015年前失去专利保护的药品和生物仿制药,以及目前和未来的成熟产品方面的合作。
“在欧美市场等成熟市场,专利药和仿制药的销售方式完全不同。比如过了专利保护的药品可能就直接交给第三方保险公司负责采购和销售,公司方面不再推广,也很少有经费投入。”前述外资药企人士表示。通常情况下,专利药为公司带来巨额利润,而仿制药业务则给公司带来强劲的现金流。
一位医药营销专家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专利药没有竞争,开拓出来的市场完全自己享用,对于企业来讲利润高,而专利到期后,就会有仿制药参与原研者的竞争,价格会下降,利润会变稀薄。
“并且在营销方面,专利药以学术推广为主,非专利药的推广以低价切入为主,可能也有学术推广的手段,但比重下降。简单说,专利药是培育一个市场,仿制药则是直接进入争抢蛋糕。”上述营销专家表示。
辉瑞表示,从2014年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开始,公司将提供这三个业务部门的财务透明信息。
或为进一步拆分做准备/
辉瑞方面表示,这三个业务部门中的每一个都将包括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这也意味着,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新兴市场的业务也会被分到三个部门进行操作。
记者了解到,此前辉瑞在美国及欧盟,已将品牌处方药和仿制药分别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包括中国、巴西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其业务模式完全不同。
因此,经过此轮内部拆分整合,包括中国市场的新兴市场会有怎样的变化?其相关业务操作模式是否会改变?对此,辉瑞中国方面并没有作出说明。
“其实在欧美等成熟市场,将品牌药和仿制药分开可能效果非常明显,这是由药品的操作模式决定的。”前述外企人士表示,但新兴市场起步慢,一些专利过期药品由于上市时间晚于欧美,市场表现也有滞后,因此即使产品过了专利保护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还表示,在新兴市场,即使产品过了专利保护期,企业仍需要不小的市场投入才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如果完全采取欧美市场的操作,本来会有不错表现的产品也可能停滞。
实际上,今年早些时候,辉瑞就宣布将开始分开检查品牌药与仿制药的财务和营销,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出售其仿制药业务的前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辉瑞近年来对业务的组成进行了较大改动。去年,公司作价118亿美元将惠氏营养保健单元卖给雀巢,之后公司分拆其动物健康事业使之单独上市。
根据外媒消息,辉瑞CEOIanRead近日表态,辉瑞可能会一分为二,但近期还不会马上决定。“不出意外的话,公司目前正在为之后正式拆分做准备。”上述外企人士表示,“并且很可能将品牌药和仿制药分拆成两个公司独立运营,听说公司也已着手与投资者探讨这个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多家巨头纷纷剥离旗下业务,专攻主营业务。
2009年,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就将旗下美赞臣奶粉业务单独拆分上市。今年1月2日起,雅培正式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一家沿用雅培的名字,运营包括医疗设备、诊断测试、仿制药及营养品的多元化医疗产品业务;另一家名为艾伯维,从事原研发药品制造业务。
“从拆分的方法来看,雅培的做法和这次辉瑞的内部拆分有相似性。”前述医药营销人士表示。
不仅如此,不止一家药企释放出剥离仿制药业务的信号。4月末,有媒体援引阿斯利康副总裁肖恩·格雷迪(ShaunGrady)的消息称,公司正式确定了剥离仿制药业务。
“近年来,不少药企都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专利到期、研发期长以及对资金的迫切需求迫使跨界药企收缩战线,由多元化扩张道路重返医药主业。”上述医药营销人士表示,“将成熟产品和专利产品分开可能是未来几年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