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典型之二: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废弃带来启示

    2013-06-28 01:19

    每经记者 张静    

    文:张静

    2012年9月22日,艺术家、导演徐若涛、黄香与他的工作团队用16毫米胶片拍摄完成的《玉门》上映,用即将消亡的胶片为载体,记录下这座亦被遗忘和正在消失的城市。

    影片中,少有台词和串场,少有镜头移动和跳跃,叙事冷静而克制,但空空荡荡的危楼,随处可见的废墟,风中孤零的油井,斑驳脱落的墙体……当这些荒凉和颓败画面从眼前逐一掠过时,内心还是会有抑制不住的刺痛和震撼。

    玉门,这座位于西北的小城,曾因诞生中国第一口油井和中国第一个油田而兴,被誉为中国工业的摇篮。在鼎盛之时,曾有13万人在玉门居住,而石油资源的枯竭,为一切悄然画上句点。

    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开始向西80公里迁至玉门镇,9万人随之弃城外迁。2009年,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经历了迁城之痛的玉门,如今更像是一座被遗忘的城市,热闹和繁华已然不在,只剩下满目的衰落和荒凉。

    也许是对曾经繁盛的追念,亦或是不甘就此消逝,与大多资源型城市一样,玉门正试图通过新能源风电自我救赎,摆脱石油资源枯竭后的梦魇和宿命。

    不过,现实并非那么美好。

    “玉门不是个案,甚至不只是中国的个案,人类世界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我们缺乏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贪婪掠夺,最后必然导致无法再生的自然荒芜。”黄香的一番话或许是对此最好的回答。

    被遗弃的城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边塞凉州荒凉寂寞的景象的诗句,却不想一语成谶,成了离玉门关上百公里之外的玉门这座孤城的最好写照。

    距离玉门市70公里的是玉门镇,玉门油田和玉门市政府决定迁城后,这里便成了现在新的玉门市,当地人习惯将此称之为新市区,而将原来的玉门市称之为老市区。

    对于镜头下的玉门,徐若涛曾回忆道:“我们感觉玉门像是一个在手术台上被掏空内脏的尸体,你不能称尸体为人,也不能称这座城市为城市。”

    徐若涛的描述尽管听起来颇为“残忍”,但当你真正踏入这座城市时,依然会有瞬间的空白和不知所措,空荡和凄凉仿佛是一种病毒,已然席卷了整个城市。

    老市区随处可见的废墟,紧闭大门的商铺、早已闲置的石油工人电影院、长满杂草的职工医院、成片空着的住宅区、市政府以及企业搬迁后留下的空楼,犹如《玉门》的镜头重现。

    若不是市区广场以及公园周围有三三两两刚下班的石油工人,以及相聚闲聊的人们,让城区有了几分热闹和人气,不然初来乍到的访客都会以为这只是座“空城”。

    “玉门最繁华的时候有十几万人,但现在老市区没多少人了,大多都是油田上的工人和一些留守的老人。”忆及昔日玉门的繁盛,几位仍居住在老市区的老人依然感慨。

    在老人们的印象中,在玉门油田生活基地和玉门市政府没有搬迁之前,玉门是热闹鲜活的,满街的商铺,嘈杂的农贸市场,拥挤的电影院和广场,而如今这一切都变成了回忆。

    一座城市两种命运

    仿佛是一个轮回,在石油工业最辉煌时,国家在玉门油田所在地设立了玉门市,玉门市政府也因此从玉门镇迁到玉门油田。

    然而,自1995年开始,玉门油田原油储量急剧减少,当时油田年产量下降到35万吨,石油管理局决定搬迁。2003年4月,国务院批准玉门市迁址,迁回曾经的玉门镇。

    对于市政府迁城之举,按照玉门市城建局有关人士解释,主要是因为玉门油田的战略转移和搬迁,也是因为资源枯竭性城市战略产业转移的需要。

    而对于徐若涛镜头下玉门的“颓败”,当地政府官员则认为太过片面,说“空城”是一种误读。“相比外界将玉门看作空城和孤城,当地政府更愿意将其称之为城市萎缩。

    尽管认知不一,随着玉门市政府的搬迁,一座城还是被分割成了两半,亦便有了两种命运。对于目前不到4万人的老市区,玉门油田仅在此保留了生产基地,这里仍然是石化产业区,却早已繁华不在。

    而70公里之外的新市区,当地政府则寄托于新能源风电,为玉门的未来找到新的出路。

    艰难的自我救赎

    因油而兴,因油而衰,与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梦魇一样,玉门亦未能幸免。

    为了摆脱因石油工业衰落带来的城市宿命,10年前玉门市政府曾决定搬迁,而今渐成规模的新市区,则将新能源风电作为自我救赎的最有力武器。

    公开资料显示,新市区处于河西走廊“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据测算,区域内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则在2000万千瓦以上。

    而据玉门市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风电场17个,安装各类风机1246台,风电装机容量190万千瓦、累计发电66亿度,实现销售收入35.64亿元。

    不过,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负担沉重,区域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却让玉门的艰难重生,不得不面临“油城已逝,风城未至”的现实尴尬,事实上,因为税收优惠,风电并不能马上为玉门市带来效益。据玉门市能源局人士预计,风电项目带给地方政府的税收,至少6~8年后才能收到。

    不过,面临自然资源枯竭的城市,绝非玉门一个。更重要的在于,如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环境与科技微妙的关系,人类对自然无节制地开采掠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这似乎才是资源型城市难以逃脱的宿命。

    作者为西部公司新闻部(西安)记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假如北冰洋的冰消失了 地球将会怎样

    下一篇

    人类过度的工业三废排放给地球生态带来的变化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