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达膜年报“双面镜”:利润增长与风险暗涌
2025年初,三达膜发布2024年报,显示营收同比减少4.11%,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23.97%,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加21.13%。业绩增长主要源于成本控制和业务优化。然而,公司面临多重风险:主营业务中,膜技术应用营收下滑,显示核心业务扩张乏力;环保信息披露存在争议,全资子公司济宁三达水务因环保违法被罚,但年报未披露;此外,公司还面临与蓝晓科技的合同纠纷和白城募投项目仲裁案,直接冲击经营面与资金链。记者采访未获回复。
西安重回“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
2024年,西安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316.76万人,全年净增8.94万人,超越一众北方城市,重夺北方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榜首。这一成绩得益于西安稳固的经济发展基础、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等多重因素。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应鼓励人口流动,并关注新城市居民权益保障均等化。然而,人口激增也带来教育、住房等挑战。未来,西安需在集聚中实现平衡、在扩张中提升质量,以迈向“强城”。
这家陕企净利跌66.05%,“收废品”不香了?
2024年,中再资环发布年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6.0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80.21%。公司营业总收入上升8.75%,但增收不增利。业绩下滑主要因废电回收补贴退坡,2021年补贴大幅减少30%,2024年处理基金变为专项资金支持模式。公司应收账款高达52.15亿元,是净利润的232倍。中再资环作为废电回收处理头部企业,面临补贴断供和应收账款风险,未来盈利底线或受进一步挑战。
炙热的特高压,坐上牌桌的陕股
2025年4月14日,中国西电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营业总收入达222.81亿元,同比增长5.07%,归母净利润10.54亿元,同比增长17.5%。其控股子公司西高院同日也公布年报,营业总收入7.98亿元,同比上涨5.73%,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上涨20.78%。受益于特高压赛道的确定性,两家公司业绩亮眼。中金公司研报指出,特高压是电网未来投资重点,建设确定性持续增强。不过,行业虽处顺周期,但未来各企业能否持续受益,仍取决于自身实力。
背靠京东方,莱特光电业绩“狂飙”
4月10日,国内OLED材料领先企业莱特光电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因OLED终端材料销售暴增,实现营业收入47,176.67万元,同比增长56.90%,净利润达1.67亿元,增长117.17%。莱特光电主要客户为京东方等头部面板厂商,其中京东方销售收入占比高达75.56%,显示出客户结构集中带来的依赖风险。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30%,并在硅基OLED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但市场仍处早期阶段。尽管业绩亮眼,资本市场受关税战影响波动,公司股价一度大跌,随后通过回购股份稳定市场信心。
西安沣东自贸园,4亿起拍经营权
2025年3月24日,西安沣东自贸产业园一期20年经营权在西咸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网上公开竞价方式拍卖,起拍价约4.19亿元。该产业园位于沣东新城,2017年8月开园,由沣东新城旗下平台公司运营,是陕西首个自贸主题产业项目。此次转让旨在探索园区发展模式转型,提升经营服务水平。然而,背后也暴露出多年经营难题:招商率低、配套不完善、产业定位模糊及运营方债务压力大等问题。目前,一期入驻仅39家企业,出租面积不足,二期招商中,三期尚未完工。若成功转让,或将引入市场化运营团队,盘活资产并为后续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拆解博通股份年报:靠民办高校续命,转设利剑高悬
从软件巨头到果汁厂,从基建玩家到教育孤岛,博通用20年演绎A股跨界沉浮录。眼下转设利剑高悬、负债承压,博通股份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关,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粉巷君也将持续保持关注。
卖“伴手礼”的陕拾叁,用在地文化撬动新消费?
通过文化体验和产品创新差异化竞争,陕拾叁希望深耕本地市场后向外扩展,在文化IP与日常刚需间找到平衡。此举旨在突破西安激烈市场竞争,探索新发展路径。
6年380+店,兰湘子“非典型”出陕
2016年至2022年,中式餐饮品牌兰湘子在竞争激烈的中餐连锁市场中脱颖而出,通过开设380多家直营店成功拓展版图。这一成就源于其对产品品质与服务体验的高度重视,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创始人团队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陕西起步,逐步将品牌影响力扩展至全国。他们以差异化战略打破行业同质化困境,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经营管理成为关键。这一“非典型”发展路径为中餐连锁化提供了新思路。
范代娣“双重身份”:西大副校长与百亿医美帝国
4月3日,陕西省政府官网发布人事任免通知,任命范代娣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范代娣是西北大学校友,曾在此完成本硕学业,并长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她与丈夫严建亚共同创立的巨子生物,基于“类人胶原蛋白”技术,发展成为市值超700亿港元的医美企业。范代娣的任命不仅是对其学术贡献的认可,也体现了对她“产学研融合”路径的肯定。未来,她或将推动西北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新突破,助力更多类似巨子生物的企业诞生。
卖“伴手礼”的陕拾叁,用在地文化撬动新消费?
2013年,巫春烨与海滨在西安创立陕拾叁品牌,专注于挖掘陕西地方文化和特色食材。他们以秦酥为代表性产品,融合陕西物产与历史文化元素,成功吸引外地游客青睐,成为热门伴手礼。然而,随着疫情冲击和旅游市场波动,陕拾叁面临“游客不来、本地人不买”的困境,加之线上销售受限于短保质期,扩张计划受阻。2022年起,品牌调整战略,从主打“游客礼物”转向服务本地居民的日常烘焙需求,开设社区店,增加现烤糕点比例,并通过文化体验和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尽管西安烘焙市场竞争激烈,陕拾叁仍坚持深耕本地市场,计划覆盖更多家庭客群后再向外扩展。这一转型试图在文化IP与日常刚需之间找到平衡点,为品牌开辟新发展路径。
小六饮食30年新叙事:左手供应链,右手商街
2024年10月,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包点产业盛会上,西安小六饮食集团凭借卓越表现荣获两项大奖。这家由张安新于1994年创立的企业,从西安文艺路的一家汤包摊起步,现已发展为拥有60余家门店的全国知名连锁品牌,并成功挂牌新三...
“魏家宇宙”狂飙:靠供应链造快餐帝国?
魏家创始人魏文军来自面皮发源地汉中,早年街边凉皮摊起家,用20多年时间,自建中央厨房实现食材标准化供应,如今手握凉皮、汉堡、湘菜、日料、便利店等多种业态。这家从凉皮摊起步的民营企业,正在用供应链和跨界,构建起一个庞大的“魏家餐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