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追踪 环保部挂牌督办15家企业
每经记者 赵春燕 发自北京
5月14日,环保部公布了2012年度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查处罚情况,对15家企业脱硫设施不正常运作、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缴二氧化硫污染费。
华电集团下属3家公司赫然出现在上述名单当中,同时,环保部通报称,华电集团脱硝脱硫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将被暂停审批燃煤机组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对此,华电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 (5月15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认罚”。
中煤远大咨询中心张志斌分析认为,脱硫前期投入成本高、补贴可能相对少,或许是企业执行脱硫工作不积极的原因。而针对被通报的大量知名电企监测数据作假行为,环保界人士纷纷呼吁加大环保信息公开,认为这将加大企业弄虚作假的难度。
华电集团:认罚/
环保部称,将对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项目未按目标责任书落实到位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贵州省及中国华电集团公司,自公布之日起暂停审批燃煤机组新、改、扩建项目环评。
而被点名涉及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华电下属三家公司分别为华电山西大同第一热电厂有限公司、华电内蒙古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以及华电四川攀枝花三维发电厂,环保部表示将对其进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追缴二氧化硫排污费,其中享受脱硫电价补贴的,按规定扣减脱硫电价款,并予以经济处罚。
“这个事情,现在集团很重视,并且会很尊重和认真对待这次处罚。现在我们已经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了相关要求,并且已经列入了工作计划,下一步,会按环保部要求加强整改。”昨日,华电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环保部的上述决定,华电“认罚”。
脱销脱硫为何成为“重灾区”/
在此次环保部的通报中,企业脱硝脱硫出现问题成为处罚的重灾区。
张志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脱硫电价的补助是每度电0.015元,但是电厂的生产不一样、成本投入也不一样,有些电厂的发电设施可能建设比较早,所以会说自己的脱硫成本是每度电0.02元。
针对脱硝的补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 《关于扩大脱硝电价政策试点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将脱硝电价试点范围由现行1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燃煤发电机组,扩大为全国所有燃煤发电机组。脱硝电价补助标准为每千瓦时8厘。而此前中电联曾表示,每度电的脱硝成本是1.2分钱,所以目前有电厂对于脱硝的执行并不是很积极。
张志斌向记者表示,从电厂的角度来说,执行脱硫脱硝不积极或许跟初期投资太大有关。据悉,装机容量600万千瓦时的发电机组,脱硫设备的初期投资大概要以亿来计算。
另有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脱硫脱硝前期投入多,而且补贴有可能跟不上部分企业的投入,所以电厂一般表现不积极,而这次众多电力企业因为脱硫运行不利被环保部处罚,也或许和电力企业2012年业绩较好有关,“再加上后来又出现了雾霾事件,所以国家对这方面抓得比较紧”。
监测数据的两种作假方式/
在环保部的通报中,“(脱硫设备)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监测数据是怎么作假的?
自然大学发起人之一的冯永锋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在环保方面的监测数据作假一般会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被要求在线监测的企业,会在环保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对监测仪器的数据进行修改,因为仪器是厂家自己购买的;第二种,如果企业没有在线监测而是委托机构或公司监测的话,会有一些监测公司出于尊重企业意愿的考虑,为它们出具相应的报告。
对于解决此类数据作假的方法,冯永锋表示,“信息公开是解决监测数据作假的唯一方式,目前国控的在线污染源企业,虽然它们有在线监测,但是监测到的数据只是传到了环保部门和政府部门,没有对公众公开,这样公众也就失去了对其进行监督的机会,作假就变得相对容易,如果监测数据能够实时公开,并传播到公众面前,这样的作假就会很难。”
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再次强调了企业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马军表示,目前企业的违法成本比较低,对个别企业而言,交罚款比治污要来得更合算,利益的驱动可能诱使企业做出在环保责任方面执行不力的行为。在违法成本低的背后,地方对大型企业的管理也非常困难,有些企业的级别甚至高过了地方政府。
马军认为,要解决类似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但是单靠政府也不够,这需要社会共同推进,给企业压力,这就需要信息公开。”
据悉,环保部此次公布的包括华电集团在内的企业多为重点污染源企业,都安装有自己的在线监测设施,马军建议,下一步应推动这些企业对监测信息进行实时公开,“比如说废气监测数据就应该每小时一报,就像PM2.5一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