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业2012薪酬调查:薪酬增长首次跑输GDP 年终奖或为09年70%

    2013-02-18 01:05

    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尚未发放的2012年度年终奖预测值,好消息是,经过两年下降后终于“止跌”;而坏消息则是,仅为2009年度的7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

    这是基金行业最开放、充满最多可能性的时期,这也是这个行业受到最多挤压、利润率最低的时期。

    所幸的是,对于吃“基金业”这碗饭的人,目前行业仍将维持着较高的薪酬水平;但坏消息是,增长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与其他行业的差距正在缩小。

    同时奖金方面并不乐观。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尚未发放的2012年度年终奖预测值,好消息是,经过两年下降后终于“止跌”;而坏消息则是,仅为2009年度的70%。

    去年薪资增长跑输GDP/

    尽管自去年以来基金行业骇人的降薪传闻不断,不过事实上真正实施降薪的公司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基金公司薪酬仍稳中有升。

    然而增长的质量显然已不比过去。“2012年行业平均薪资增长率只有前一年的一半不到。”某基金公司HR引用人力咨询公司韬睿惠悦的最新调研结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包括这家公司在内的42家基金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了这次调研,而参与调研的基金公司的规模分布情况与行业也大致相似。

    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基金行业平均调薪率为4.8%,远低于社会全行业9.6%的薪资增长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三年来,基金行业薪资平均增长率首次跑输同年GDP增长率(约7.8%)。

    2009年的小牛市使得基金行业薪资在2010年实现12%的高增长,同年GDP增长率为10.4%;2011年行业调薪率有所下滑但仍超过了10%,当年GDP增长率为9.2%。但由于近三年来行业利润持续走低,2012年基金行业平均调薪率被“腰斩”。

    数据照应着现实。“每月就涨了500。”有中小基金公司员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去年加薪的失望,而另有中型基金公司员工称,去年薪水没有变化。有基金公司HR告诉记者,每年过完春节后三、四月份就开始做当年的调薪规划,前一年度的业绩考核是很重要的指标。

    事实上,虽然普遍只有前一年增长的一半,但去年基层员工的调薪率仍然在各个层级中处于最高水平。下降幅度最大的则属中层管理人员,高管的调薪率下降幅度最小。

    在缩减薪资预算中,首先砍掉中高层收入的作法在行业内颇为常见。刚刚冲进“前十”的建信基金曾内部宣布,如果去年再无法完成股东的利润考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奖金将会停发。

    亦有基金公司高管主动 “减薪明志”。据天弘基金员工称,其总经理郭树强上任的两年时间,“没有领过公司一分工资,也没有股权激励。”这让员工颇感钦佩,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天弘员工无年终奖可领的落差感。而财通基金总经理陈东升也领着“比原来更低”的薪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公司全员普遍加薪,但高管人员则“冻”薪。

    被认为是“雷打不动”的基金经理高薪在2012年亦出现松动。在基金公司员工层级中,投研部门等专业人员一直以来都分得了最大的“蛋糕”,但在去年,不同资产管理类别的基金经理薪酬增减各异。

    以高级基金经理这一级别为例,2012年固定薪酬整体小幅上升,其中股票基金经理是增长率最高的一类,接近15%;债券基金经理亦有较大提升,提薪达到10%。但QDII、量化指数、专户的基金经理平均固定薪酬方面则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前市场传言300万元年薪招募优秀债券基金经理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有基金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士表示,债券基金经理这两年收入上升很快,“平均税前年薪达到160万元左右。”债券基金经理原本是在各类基金经理中收入处于较低水平,而如今已经超过量化投资基金经理,比肩QDII基金经理薪酬水平。

    QDII基金经理近年总体收入则呈下降趋势,“之前海外资产管理人才比较稀缺,而现在有海外管理经验的人越来越多。”上海某基金公司HR认为,另一个因素是近年QDII市场始终难以扩张。基金经理的薪酬考核中有部分与基金规模挂钩,2012年QDII基金整体业绩虽然跑赢A股基金,但仍出现净赎回,资产管理规模并未随之扩容。据了解,如今QDII基金经理平均年薪下滑至180万以下。

    年终奖平均将发8个月/

    对于基金行业而言,决定一年“收成”好坏,除底薪外有相当部分权重在于一年的奖金。在所有金融子行业中,基金行业的固定、浮动薪酬比例较为接近,整体水平大致在55:45,而高管的薪酬结构比例则与之倒挂,为46:54。不少基金公司员工感觉近年收入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浮动薪酬的削减。

    “对于今年的年终奖没有期待。”某中型基金公司副总谈及此事表示。而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场营销总监称,从去年年中预算的大幅削减已经不难看出公司对成本的控制,“年终奖肯定会少。”

    根据韬睿惠悦历年的调研情况来看,基金行业整体2012年发放的奖金(即2011年度年终奖)月数为7.6个月,而2010年度和2009年度这一数字分别是9.7个月和11.3个月。

    几乎大部分部门2011年度的年终奖都较2009年度的水平下降了近一半。投研部门的年终奖虽然仍是公司中的“大户”,但投资部门平均年终奖发放月数从2009年度的近17个月下降到8个多月,研究部门则从13个月下降到7个月。销售和中后台2011年度的年终奖月数则平均只有7个月和5个月。

    不过,令业界松一口气的消息是,通过2012年底的调研显示,该年度年终奖终于“止跌企稳”,预计平均将发放的月数为7.8个月,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但也仅为2009年度的70%。

    事实上,行业平均数只能反映一个大趋势,各家基金公司在年终奖分配问题上的策略和能力实则大相径庭。

    “目前主要的奖金提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根据各个岗位确定的目标奖金再乘上不同的系数,计算出一个总盘子。另一种是自上而下,根据公司利润、收入的情况来设定比例,浮动奖金与公司经营情况挂钩。”有基金公司HR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型公司通常提取利润的15%左右来作为浮动奖金,而越小的公司占比也就越高,小公司的奖金可以占到一年利润的50%以上。

    目前一些达不到盈利标准的基金公司基本上不会发放年终奖,例如天弘基金已经多年未发年终奖。而一些小公司即使发放额度也相当有限,例如浦银安盛、信达澳银等公司。这类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往往会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例如提高固定薪酬和福利。而另一些公司固定薪酬部分在业内并不算高,但年终奖的部分则超过其他公司,例如上投摩根。

    同时,年终奖的缩水将可能导致基金公司 “薪态变化”——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的比例由“一半一半”变为“前大后小”,进而带来心态的变化。“员工将会更重视前端的固薪,至于激励机制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调整。”该人力资源部人士认为。

    一些基金公司对于奖金的发放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年终考核和奖金外,更增加了平时的考核和奖金发放频率,“这主要针对于研究和销售序列的员工。”此外也有基金公司设计对于投资部门核心员工发放留才奖金,并采取递延发放的形式,以吸引和挽留人才。

    预计今年行业平均调薪率4.9%/

    未来会怎样?2013年年初证券市场的回暖以及对经济复苏和政策改革的预期,让资产管理行业多了几分期待。

    不过从目前韬睿惠悦调研的结果来看,HR们对2013年仍表现得比较保守。2013年预计的行业平均调薪率为4.9%,与去年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考虑降低固定薪酬的公司比例出现上升,为7.1%;2012年只有3.7%。不过与此同时,计划全员普调超过10%的基金公司比例也同时出现上升,从2012年3.7%升至8%。

    在这两端之间,更多的基金公司倾向于保守策略,六成的基金公司计划全员普调在5%以内。

    与之相对的是,由于去年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拓宽、发展提速,其薪酬增长率已赶超基金行业。去年资产管理行业平均调薪率为7.8%,2013年预计薪酬将增长11.9%。

    资产管理公司的薪酬标准一直低于基金公司,同级别投资经理的薪酬甚至可以相差两倍以上。但未来随着大资管行业融合和人才流动,行业之间的差距有望缩窄。

    有基金公司HR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前资管压力很小,工作稳定,这样的薪酬还是具有一定性价比,而一旦进入公募业务,工作压力和强度增大,人员的流动也会使薪酬回归行业平均水平。”

    投资四句箴言

    对于我来讲,做投资也十几年了,心得也不是很多。但如果真正讲心得,概括起来只有四句话:

    第一,便宜是硬道理。

    目前最有安全边际的是银行地产,因为它们的市盈率很多都在个位数,也还是有定价权的。而我也大多买15倍市盈率以下的股票。

    银行就是最好的例子,两年前有记者让我比较当时的银行股和医药股,我说医药股的估值是银行股的4倍,但是增长并不一定是其4倍。从2011年和2012年累计涨幅来看,银行股涨了5%,医药股跌了27%。

    然而基金经理把11%的资产配在医药股,把3%配在银行。我觉得这是还没解决证券化率的问题,80%~90%的银行已经上市,你随便拿一张银行卡多是上市银行发行,但你随便回家拿出一种药,却不一定是上市公司出品。

    第二,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的最大体现。

    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具有什么标准呢?

    第一是自己做的事情可以不断复制,比如一家麦当劳,在一个省成功开店就可以在全国开,在一个国家成功了就在全世界开。第二,自己做的事情别人不可复制,要有独占的资源、品牌、专利技术,要有寡头垄断、市场准入的牌照。这即是公司要有定价权,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第三,要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

    我投资前一定会把一个行业研究透,分清楚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知道这个行业的内战是否打完,赢家是否产生。比如2006年格力跟美的把其他公司打败了,而去年是格力打败了美的,因为格力去年40%多的涨幅是很吓人的,很多基金公司认为格力和美的是一样的就都买,而卖方在两年前的报告也认为两个都一样,市值也一样,但现在格力市值是800多亿,美的是300多亿,这就是一个胜而后求战的典型案例。

    第四,人多的地方不去,即逆向投资。

    这四句话代表的是我过去十几年来的投资心得。也许你会发现我的这些观点好像没有改变,前年至今,我对市场的看法仍是银行地产、品牌消费加寡头制造,有人说这观点不能变一变吗?确实不能变,因为这三个板块是全中国最有核心竞争力的、最有定价权、最有安全边际的。

    (文/南方基金投资总监 邱国鹭)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领头羊大换防 医药类基金笑傲江湖

    下一篇

    “跳槽”基金经理锐减 就业机会下降人员流动变缓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