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渣打银行王志浩:最坏的时刻过去了 但也不会明显恢复

    2013-01-17 01:3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生 杨瑞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实习生 杨瑞发自北京

    如果给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打电话采访,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位南方人,但事实上,他是一位深眼窝高鼻梁的英国人,也是外资投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中鲜有的外国人。

    但王志浩对于中国经济的了解绝不亚于我们本土的经济学家,更不乏热情和独到的看法。日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围绕城镇化、保障房、通货膨胀等中国味儿颇足的话题,这位英国人信手拈来。

    城镇化:中国城市密集性不够/

    NBD:您怎么看待城镇化在今年或在“十二五”期间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王志浩:中国经济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令发展中国家艳羡。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并且,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0%,这一模式仍有生存空间;增长以及整体收入的提高来自城镇化。城镇化进程带来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条件,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就能源利用而言更可持续,能够集思广益,这对于创新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更多城镇化。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也产生了失地农民贫困现象,大量新城镇居民也不能过上正常的城镇生活。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无所适从,难以在城市里体会到家的感觉。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加推高了房价,意味着农村人口买房的难度更大。很多城市建设保障性住房,但融资跟不上,并且主要面向城镇低收入者,而不是农村人口。后者失去了土地和村庄的天然庇护,他们缺乏在城镇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劳动技能,子女也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收入失衡也拉大。

    NBD:对比中外,您在城镇化具体建设上有什么看法?

    王志浩:城市的密集性是一个问题。一个大城市密集性很低不是个好现象,你看在北京国贸CBD附近,在几个大高楼附近,就有很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纽约会这样么?香港会这样么?目前中国城市还不够密集,在城镇化过程中应该让城市更密集些,否则交通、能源消耗等都会出现问题,因为这是非常浪费土地的,如果我是一个投资公司的老板,我可能会很看重中国的地铁等投资,将来城市密集之后,应该会很有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政府现在存在想拆迁而不敢拆的情况,以前可能用很低的成本,就完成了拆迁,现在人们产权意识更加强烈,所以拆迁成本很高,拆起来很困难,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谈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更好的机制,不能说拆迁是赔越多钱越好,应该是最后有一个底线,而不是无止境地耗下去,可以和被拆迁的人交流,设定一个合理的补偿水平,最后可以向他们说,“对不起,我们给你的价格已经很合理,我们要发展。”

    NBD: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土地和住房问题是一个关键环节,对此您怎么看?

    王志浩:要加快当前每年1~1.5个百分点的城镇化速度将是非常困难的,农地也应该变得更加昂贵,刘易斯转折点意味着未来农民工数量将会减少,而城市的房价却居高不下。我们所能做的是持续吸引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并让他们融入城市。

    转户人口的住房状况需要改善;目前市场上没有适合他们的住房,保障性住房不能满足数千万转户人口的需求。对此,可以发行国家社会住房债券,政府担保收益,通过租金收入和财政部担保补贴吸引投资者投资,然后将所筹资金分配给所需的城市。

    经济增长:预计2013年GDP增速7.8%/

    NBD:想听听您对去年和今年中国经济形势的一个基本看法?

    王志浩:我在2011年做经济预测的时候,就觉得经济增长会开始减缓。我们认为到去年第二季度的时候央行要开始实行宽松的政策,最后也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力度却是低于我们的预期。所以原来我们的预期是到去年7、8月份开始回暖,但最后是到10、11月份才开始回暖,而且回升非常缓慢、温和。

    基本上,去年经济形势和我们的判断差不多,只是政府刺激的力度比预期要小,回暖的时间要长一些。

    我们认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但是今年也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恢复。专家看的是宏观数据,但很多企业家表示感觉不到恢复。只是因为库存的周期还没有过,政策也是比较稳健的,没有非常明显的刺激作用,再加上一些细节因素,所以回升就不会太明显。

    我们预测今年GDP增速是7.8%,算是比较谨慎一些。很多同行是8%、8.5%,还有9%,9.5%等。

    NBD:从四个季度来看,今年的经济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势?

    王志浩:我们的感觉是每个季度会好一些,到第四季度通胀就可能会开始变成比较明显的问题。所以到11、12月份可能会开始加息。也有可能会是在2014年开始加息。

    到下半年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形势可能会开始回暖,也会刺激中国的出口政策。然后中国今年房地产会慢慢恢复起来。可能到了第二季度,库存的周期也差不多结束。很多企业,像钢铁企业等库存已经降了很多,但还没有到位,但也有一些汽车企业的库存则还没有明显的变化。

    总体来说到第二季度的时候,库存的周期就会结束。而因为需求是高于生产和库存,所以他们也可能会增加生产来应对需求,所以库存的周期也会带来一些正增长。

    NBD: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哪些?

    王志浩:我估计房地产最关键,然后是基建投资,还有出口等。

    房地产是最重要的,它会拉动不同企业和行业,包括玻璃、钢材、水泥等。全国销售面积的增长率,最近三四个月已经基本上是正增长了;中国房地产在建面积的增长率,已经是连续八个月负增长。如果没有大量库存的话,在建面积增长率会跟随销售面积而正向增长。到了第二季度,可能会恢复到正增长。这就是我看好房地产的主要原因。

    另外,虽然现在有关于中国三四线城市出现房地产风险的报道,比如海南、贵阳等,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

    NBD:今年的中国外贸形势,您怎么看?

    王志浩:今年会和去年差不多,8%左右。

    欧洲还是处在衰退中,德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明显缓慢,去年是1.5%左右,今年我们预计是0.6%左右。其他国家都还会继续衰退。但是我们也认为,在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已经是第三年、第四年的改革措施,应该会有所改善。至少欧盟解体的风险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对中国也只是在外需上可能会紧缩一些,但不会对世界经济有太大影响。

    我对于今年中国出口不乐观但也不悲观。具体要看角度,一般我们会讲进出口,以出口减去进口的变化是负是正,但是用这个数据来判断出口的贡献是否是正负,是不准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你是工作在一个出口行业,你的工资涨了8%,那这个出口对经济是有正的贡献。

    通货膨胀:风险孕育时逐渐加息/

    NBD:大家比较关注美国推出的一系列量化宽松的政策,这会牵涉到中国的通胀问题。您觉得今年的通胀形势会变得严重么?

    王志浩:我个人希望政府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通胀上,我们不能只关注短期的问题,还应该关注长期的问题。我们判断这一轮的通胀不会太激烈,只要慢慢加息就好。不需要恐慌,早一点应对这个问题。

    市场预期已经开始慢慢涨了。三个月前,大家还在说2.5%、3%等。我们在去年9月份就说过会达到4%。对于这一判断的原因,我觉得QE3是最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食物价格和服务价格。食物价格包括猪肉、蔬菜等,这些已经开始出现周期性拐点。

    分析中国PMI指数的变化曲线,我们可以发现近两年制造行业不是特别好,比较平稳,但服务行业一直比它高,可能说明服务行业工资压力还是比较大,我们认为今年服务价格可能会慢慢恢复起来。

    因为服务行业的劳动力供应是有限的,在制造业,工资上涨可以增加机器和资本代替体力劳动,而在服务行业则会更难,所以工资上涨会直接转嫁到服务价格上。而且我觉得4%的CPI真的不高,所以如果工资上涨10%,CPI涨4%,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也有一个希望,货币政策应该是有前瞻性的,我们需要在通胀风险已经开始孕育时,就逐渐的加息,而不是等到风险真正已经显现,CPI已经超过5%,甚至更高时,我们再频繁的加息。

    NB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有人说今年财政赤字会增长,您怎么看中国的货币及财政政策的调整?

    王志浩:今年有消息说财政赤字占GDP比率是2.1%左右,我觉得差不多。我们认为中国有很多社保计划,包括医疗、保障房等,同时也会很清楚地方的财政赤字问题,所以我们总体的判断是接下来中国的财政赤字保持在2%~3%,比近十年平均的1.3%有所扩大,但我们认为相比7%、8%的GDP增长,还是有道理的。

    金融反哺实业,我觉得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做法,慢慢把利差缩小。但利差的缩小肯定要有一个均衡点。现在中国是2.8%左右的利差,每家银行也是不大一样的,亚洲平均的利差可能是2%~2.5%左右。所以利差可以缩小一些,但不会缩小太大。

    我认为,不管利率上涨到多少,只要企业老板接受,都是可以的。但是在中国大家却不是很理解,认为越小的企业越应该得到扶持,所以把利率就固定在8%。但是这样一来,如果有20%的客户破产,那么银行的中小企业部就该完全亏损了。所以短期来讲,定在8%对中小企业是好的,但是如果从可持续性来讲,这是非常不好的。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叶檀:再见,B股

    下一篇

    曹中铭:放宽融资融券门槛 券商又“坑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