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新旧力量地位争夺战 三个月推升货基规模2500亿

    2013-01-14 00:5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徐皓 发自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自2007年以来开始形成,并在近年逐渐强化一种现象:每年四季度货币基金总体规模均会出现大幅攀升。这其中自有市场因素,而为了保住大牛市之后形成的市场格局以及冲破这种格局的两股力量之间的相互争夺,正成为促成这一“繁荣”背后的重要推手。

    在2012年,这一现象越发赤裸淋漓。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货币类基金(货币基金加短期理财债基)总规模达到7075亿元,其中四季度该类产品规模增长了2512.5亿元,占全年增长总量的六成。

    这意味着,货币类基金总规模不仅创下历史新高,其四季度规模膨胀幅度亦是历年所未有。

    以“自然增长”作为货币基金规模成倍增长说辞的逻辑是无法推演的。

    据同花顺数据,去年业绩排名前五的货币基金中,业绩第一的长信利息收益四季度规模增长了36%,其后信诚货币规模增长9%,南方现金增利规模增长13%,广发货币规模增长-13%,万家货币规模增长12%。

    而与此同时,四季度易方达货币规模增长了205%,大成货币增长了961%,建信货币增长了346%,华安现金富利增长了90%,工银货币增长了64%,中银货币增长了51%……

    “年底大家都在做规模,只是冲多冲少的问题。”有基金公司人士坦言,“往年冲个100亿还在容忍范围之内,今年动辄冲500亿、600亿,完全是破坏行业生态。”

    行业格局已然开始裂变。

    华夏、易方达、嘉实等龙头公司意欲稳住地位;工银瑞信、建信、中银等银行系新生力量野心勃勃;大成、华安等“老十家”亦竭力抓住原有位置。

    “以往是前十名左右的基金公司冲规模意愿最强烈,今年前面的基金公司却也撕咬得厉害。”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感叹。

    “以钱换钱”仍是惯用手段。据了解,通过银行渠道冲货基的资金成本最高达到千分之一点五,冲债基则达到千分之三、千分之四,以现金支付。通过券商渠道冲货基则报以1:5倍交易量。

    名利争夺,泡沫泛起。尽管深知劳民伤财,但亦被裹挟其中。“每家公司高层想法不一样,这与对管理层考核机制、股东意图有较大关系。”上述人士表示。

    已有基金公司股东开始着手调整考核排名的标准,以摈除水分。某上海基金公司股东今年对排名考核的标准是剔除货币和理财债基之后的规模排名。“这可能成为未来考核排名的趋势。”该公司人士称。

    事实上,去年一些中大型基金公司主动放弃了冲刺规模的做法。“日常营销还是要做,但是成本比较高的钱,我们都给拒了。”有深圳大型基金公司表示。股东对基金公司利润考核比例的上升让一些公司学会节制。

    而对于行业排名的问题,基金公司亦在向上呼吁。去年下半年基金业协会组织的会议中,曾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业界对调整行业排名标准的呼声很大,希望能可观评价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近日,基金业协会首次发布了各家基金公司全资产平台管理规模情况,除了公募规模之外,此外从未示人的社保、年金、专户等规模亦一一详尽披露。

    “非公募业务是实打实的规模,没办法弄虚作假。此排名一出,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拼出来的公募排名价值大打折扣。”有业内人士评论。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四季度基金规模激增 冲量产品“注水”凶猛

    下一篇

    易方达鏖战嘉实 斥巨资狠冲货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