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求变?求生?权益类基金公司“转型记”

    2012-10-13 02:4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新江    

    每经记者 李新江

    公募基金凭“股”而贵的时代是否终结了?

    来自中邮基金的消息称,中邮基金旗下首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中邮稳定收益债券基金将于10月15日发行。在此之前,新华基金也已经筹备年内发行一只发起式债基,这也是该公司首只非偏股型公募基金。

    虽然两家在公募行业只是规模中小型的公司,但新华基金和中邮基金发行债基的消息仍然令不少业内人士愕然。前者成立于2004年,后者成立于2006年,在公募基金疯狂扩张的年代,新华基金的王卫东和中邮基金的彭旭均曾一度凭借优秀的业绩,为公司和个人积累了不小的声望。

    直到日前,在最近三年股票市场不景气之中,两家基金公司以 “权益类基金”为主的经营思路一直未曾改变,属于典型的股票型基金拥趸。

    “退而寻债押‘尾注’,风险并不小。”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坦言,“一是债市的前景并不十分明朗,二是两家公司的人才团队搭建成熟尚需时日。”

    在刚刚收官的三季度,上半年表现较好的债券型基金整体出现回调走势,这也使得目前推出固定收益类产品能够给两家公司带来多大的变化,值得观察。

    /策略/

    权益类公司纷纷“发债”公募暂别股基时代?

    作为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人之一,公募基金一直以来的形象是“帮持有人炒股”。在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基金公司的这一属性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

    早在今年上半年,新华基金某高管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对于是否要发行债基做大产品线的问题感到十分困惑。而在日前,新华基金发行发起式债基的计划已经提上日程,成为权益类基金公司开始发展债券类产品的重要案例。

    实际上,在上半年固定收益类产品发行爆棚的背景下,开始发行固定收益基金的权益类基金公司并非新华一家,中邮基金也在日前公告将发行一只债基。与此同时,包括工银瑞信、天弘、富国和汇添富等基金筹备固定收益品牌的战略也开始展开。

    权益类公司转身

    中邮基金旗下首只固定收益类产品——中邮稳定收益债券基金将于10月15日发行。

    新华基金市场部人士则透露,新华基金旗下的发起式债基也将在年内上柜。在此之前,新华基金一直纠结于是否要发行债券型基金扩充产品线,作为一家主打权益类的公司,这一选择必然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整体战略。

    在2004年成立后,新华基金目前管理着8只偏股型基金,截至2011年年末,管理规模约合64.35亿元。在2011年,新华基金基金经理崔建波管理业绩进入同类基金前三甲,不过仍并没有达到规模突破百亿的目标。

    中邮基金的情况颇为相似。在2006年成立之后,中邮基金的投资团队风格彪悍,旗下的中邮核心优选基金2007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高达191.4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二,一度在证券市场名声大噪。目前中邮基金管理着7只偏股型基金,2011年底管理规模251.45亿元,在同类基金中排名中游。不过这一规模数据相比三年前的“鼎盛时期”已经缩水过半。

    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类型基金发行市场火爆,超大型债基工银瑞信7天理财首募400亿。尽管其中包含着工银瑞信股东方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不过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热销,无疑令整个基金行业为之一震。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认为,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华基金和中邮基金开启了固定收益类投资的设计和发行。

    债基时代渐渐走来

    新华基金市场部人士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并未改变主打权益类产品的整体战略,债券型基金主要作为搭配的角色。

    “口子一开,方向就难把握了,如果债券型基金继续呈现火爆的发展势头,难免这些基金公司会跟风转向固定收益类基金。”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

    实际上在公募基金的募集上,基金公司的态度也已经发生明显的转变。

    早在今年年中,银华中小盘、易方达量化衍生股基和融通医疗等基金,纷纷提前结束募集,但是这些基金随后披露的成立公告显示,银华中小盘的首募规模只有2.60亿份;易方达量化延伸首募规模同样只有2.49亿份;融通医疗最终的首募规模也只有3.36亿份,仅在成立线之上。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认为,目前公募基金本身对于市场行情没有信心,但是在新产品批复之后不得不发,募集规模在下限之上成立,而且建仓上也极度克制,目的是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也显示出不少基金公司今年的发展重心已经不在股票型基金上。

    目前明确声称打造固定收益品牌的基金公司日益扩张,包括工银瑞信、汇添富、富国和天弘等基金公司,随着固定收益类基金热销,日益增加在固定收益类团队上的投入。就在此前,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和嘉实基金等行业龙头也开始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发力,除了发布相关新产品之外,对于产品的推广投入也强于不少权益类产品。

    其中华夏基金恢复发行新基金以来,旗下第二只产品已经锁定为华夏安康信用债券基金。此前博时基金发行的信用债纯债基金主要投资于信用评级在AA+(含)到AA-(含)之间的中高评级信用债。尽管同样投资于信用债市场,嘉实增强收益基金优先考虑短期融资券及债券信用评级为非AAA级别的信用债,并明确将中小企业私募债纳入投资范围来构造和优化组合。

    /困境/

    进军固定收益市场背后人才搭建困局隐现

    在目前的新华基金经理阵容中,包括王卫东、曹名长在内的六位基金经理都没有管理债基的经验,而投资决策委员会中亦没有固定收益经理出现,该公司短期内能否打造出一个成熟的固定收益团队,将面对市场考验。

    这也是目前权益类基金公司发展债券型基金普遍面临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基金公司进入固定收益类产品领域,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困扰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

    债基火爆

    债基已经获得基金公司前所未有的重视。

    即便剔除更晚些时候成立的工银瑞信7天理财基金,上半年共成立的110只新基金中,债券型基金32只占比近三成,超过成立30只的指数型基金以及28只的股票型基金,成为占比最多的基金类型。上半年新基金总计募得2339.1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募得1258.30亿元,占比为53.80%。在上半年首募规模排名前十中,债券型基金独占8席。

    此前,2008年债券型基金同期募集规模最大,为1008.32亿元;2011年发行数量最多,为40只,不过规模仅747.75亿元。

    目前,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新基金审批数据,在待审批基金列表里,仍有约50只债券基金在走申报流程,占待批基金数量一半。

    但是债券型基金的火爆能否延续令不少基金研究人士忧心忡忡,在刚刚收官的三季度,上半年表现较好的债券型基金整体出现回调走势。

    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言,公募基金根据规模来决定发行,这一思路给市场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一些基金研究人士则担忧,目前债券市场标的容量有限,尤其是在颇为火爆的信用债市场,信用债基选择投资标的时过于单一,很有可能因为单一品种的风险引发基金净值损失。

    更令市场人士担忧的是,基金公司纷纷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投研团队建设上无法匹配公司战略调整的速度。

    人才搭建困局

    北京某中等规模基金公司负责战略发展的高管表示,“在目前市场环境下,穷则思变,好的和坏的结果现在虽然无法定论,但是基金公司的发展仍然要从自身优势出发做长远计。”

    以新华基金和中邮基金为例,两家公司均以权益类投资见长,前者成立于2004年,后者成立于2006年,在公募基金疯狂扩张的年代,新华基金和中邮基金均曾一度凭借优秀的业绩,在公募基金行业积累了不小的声望。

    而在此之前,金元惠理一直是基金公司“转型”的典型案例。该公司成立之初主打低风险产品,由于在牛市中无法突围,最终开始发力权益类投资,旋即市场转熊,公司管理规模至今仍在基金行业末位徘徊。

    目前新华基金经理阵容中,包括王卫东、曹名长在内的六位基金经理都没有管理债基的经验,而投资决策委员会亦没有固定收益经理出现,该公司短期内能否打造出一个成熟的固定收益团队,显然值得期待。

    从去年底开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人才的匮乏达到一个高潮。某基金公司高管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已经通过提高薪酬等方式留住债基经理,并且从券商和保险等机构四处搜罗人才。

    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有5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经理变更。尽管绝对数量低于偏股型基金,但是中长期纯债基金市场本身基金数量也不多。

    有基金研究人士指出,目前很多基金公司愿意以更高的职位和薪资吸引债基经理,尤其是一些固定收益类基金发展刚刚起步的基金公司,这或使得债基经理流动加剧。同时债基经理的价码水涨船高,也使得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搭建固定收益人才梯队时成本高企。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公司快讯

    下一篇

    折价率缩窄 “封转开”投资行情渐启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