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伍源源 发自北京
每经实习记者 伍源源 发自北京
昨日(10月9日),A股市场地热能概念板块的大涨,显示地热资源开发已进入国家决策层的视野。
此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曾在专家座谈会上表示,为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动地热能产业的发展。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官方数据称,中国大陆3000米至10000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
尽管我国可利用地热资源量丰富,但和实际开采利用量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专家表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资源勘察评价程度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地热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开发利用管理分散等问题。
诱人的市场蛋糕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能改变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更能带动相关设备制造企业,还能为相关服务行业、上游勘探企业带来不小的发展机遇。
专家指出,浅层地温能项目投资成本主要包括热泵及PE管线设备投资、地下钻井投资、地上风道投资三部分,各占总成本的1/3左右。
“项目开发投资成本在300元~400元/平方米,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中项目利润率曾达到50%,但现在由于成本提升项目利润率大约为20%~30%。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出台了补贴和鼓励政策,各省市标准不同,北京的补贴标准为35~50元/平方米。”国际地热协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郑克棪教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据初略推算,到2015年,浅层地温能开发投资额将达1500亿元以上。热泵及PE管线设备产业、地下钻井产业、地上风道产业投资规模均各占到500亿元以上。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也将分得一杯羹。
目标实现难度大
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显示,到2015年,各类地热能开发利用总量将达到1500万吨标准煤,其中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10万千瓦,浅层地温能建筑供热制冷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供热水120万户。
在地热发电方面,在青藏铁路沿线、滇西南等高温资源分布地区,在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前提下,将启动建设若干“兆瓦级”地热能电站。在浅层地温能利用方面,鼓励在东北、西北等冬季严寒地区加快推进浅层地温能供暖;在黄淮海流域、汾河流域、渭河流域等冬季寒冷以及长江中下游、成渝等夏热冬冷地区,鼓励开展浅层地温能供暖和制冷;在两广、闽东南、海南岛等夏热冬暖和云贵高原气候温和地区,鼓励推进浅层地温能夏季制冷。
“我国现在的浅层地温能开发规模为1.6亿平方米,估计要实现规划目标难度还是比较大。”郑克棪说。
多头管理有待规范
专家表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虽然达到国际中等水平之上,但设备国产化率不高,前些年一直使用进口设备,直到2000年左右才有国产设备进入这一领域。
周修杰表示,我国在地温能利用方面尚处于初期阶段,开采技术较为落后,开采设备较为陈旧,对较深地热资源的开采能力严重不足。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但却未能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条,商业开发价值尚未完全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由于浅层地温能开发管理单位众多,也拉低了开发利用速度。目前,地下和地上项目分属于国土部和住建部两个单位,国家能源局也将其纳入可再生能源进行管理,而补贴价格标准却一直由国家发改委决定。
多个部门的官员曾告诉记者,解决政出多门带来的管理难题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关键。如何统一协调、淡化分歧一直是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
据刘琦透露,目前国家能源局已委托中石化公司成立了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并将在地热资源详查和评价、开发利用规划、集中利用示范项目、关键技术研发、环境保护工作以及标准规范等方面加以推进。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