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王杰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王杰 发自北京
近日,在北京秋季房展会上,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地产商,推出了140多个项目。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塞浦路斯、斐济等国家和地区的地产商齐聚房展会,挤爆了“国际馆”。
据北京卫视报道,本次北京秋季房展会共有国内外300余个项目参展,北京本市仅有40个左右项目,且大多为老项目,其余250余个为海南及海外项目。
“虽然很多海外项目价格都非常低廉,看上去极具诱惑力,但要面对养房和高额的税收压力,也不容易出租,投资容易升值难”,现场一位海外房产投资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推介:开发商打移民牌
一位接近海外地产商的人士称,他们来到中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实行限购,挤出了一部分投资者,海外地产商恰恰看到了这样一部分购买人群;二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是海外地产商看中中国市场的最主要原因。
展会现场,不时有西装笔挺的老外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市民推介:“阳光海景房,30万欧元拿永久居留证,超值。”而在洽谈中,移民往往会成为最后的主题,房产反而被介绍成移民的附属。
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日前发布名为《毕马威中国经济全球化观察》的报告称,鉴于国内楼市调控从严、欧美房价连创新低、人民币近年来持续升值等原因,海外楼市资产越来越吸引中国投资者的目光。报告称,根据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国际买家在美国购买房产的总金额为825亿美元,其中中国买家占11%,约90亿美元,仅次于来自加拿大的购房者;而2009年,中国买家在国际买家中的比重还只有5%。
全经联研究院副院长陈宝存表示,加拿大、美国、英国三国的投资移民项目占据了市场上的大部分份额。去海外定居的中国投资者,一般不会在北京购买海外房产,这部分人群会到移民意向地考察开发商的资质和具体项目。一些教育资源和国民福利并不被中国投资客看好的国家,打移民牌或许只能成为其参展的一个“噱头”。
担忧:房产纠纷该找谁
北京秋季房展会上海外房产项目的低廉价格颇为吸引人。30万欧元左右的成本不过是北京五环的一套两居室,但在欧洲一些小城市却能换一套独栋海景别墅。尽管如此,投资客还是有些担忧。
“国内的开发商常借助节日效应,大打感情牌,请市民参加各种派对、抽奖活动、免费提供班车看样板间,拉拢客户。而这些海外项目看盘都需要自掏往返机票。连项目都不能免费看,怎么去购买呢?”投资客张女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记者了解到,参展的多个海外项目对于中国看房团的考察模式大多为,如果认购成功,开发商负责看房期间的费用,包括往返机票和看房期间的食宿。如果不能认购,看房者要支付往返机票的费用,开发商只支付看房期间的食宿费用。而有些海外开发商开出的条件更为苛刻,在看房者与项目的 “亲密接触”中还要交纳5000元人民币的保证金,并许诺看房不成功,可以退回保证金。“开发商在国外,看房不成功,我们去找谁退还保证金?”上述投资客说。
“国外的法律、风土人情和投资环境等对我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假如出现房产纠纷,我们打官司都不知道找谁去。”“炒房客”张先生认为,由于不了解国外开发商的资信,他更倾向于投资国内开发商在国外开发的一些项目。
对此,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国内客户对于海外开发商并不是很了解,中国房企在本国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号召力,在海外项目中更能获取国内购房者的信任。
风险:需请专业人士来把控
北京美联物业高级经理张磊分析,海外地产虽然看上去很美很廉价,但境外投资所存在的政治、政策、市场、汇率等风险必须正视。按照美国相关规定,房屋出租,业主要缴纳租金的5%到10%作为管理费。除此之外,每年要缴纳房屋价值1%到2%的房地产税。
“由于海外各国政策不同,不了解当地法律会给购房人带来诸多麻烦。比如澳洲,没有取得居民身份前你购买的房产是不能出租的,这样对在国内生活,在海外置地投资的购房人来说,如果不了解该政策,就可能导致原本以租养贷的投资计划流产。再比如美国,很多城市的法律倾向于承租方而不是出租方,购房人一旦成为业主,就要面对作为承租方应当承担的种种义务,包括维修、养护,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被告,面对巨额索赔的风险。”秦兵房产律师团徐斌律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海外购买房产,购房人要面对很多问题,包括购房时的法律风险,购房后的房屋看管,出租以及出卖时同样也存在各种障碍。
北京四季房展组委会国际业务总监魏克非提醒海外购房者,海外置业要谨慎,切忌冲动消费。购房者一定要选择市场秩序相对稳定、法律相对健全、商业环境较完善的经济体。购房前一定要做功课,去了解相关的国家、城市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的波动情况。购房前一定要聘请专业的机构,比如律师事务所、房地产的经纪人、会计师等各方面的人来把握整个交易过程,把海外置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