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内地最早的企业大学——海信商学院成长记

    2012-09-11 03:04

    知识经济时代,优秀员工和管理者正成为“稀缺资源”,但承载组织能力的关键人才越发难以从外部获取。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每经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知识经济的时代,优秀的员工和管理者正成为“稀缺资源”,但承载组织能力的关键人才越发难以从外部获取。企业大学定位清晰,目标准确,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在过去十余年里,富有远见的企业早已开始了企业大学或是培训体系的建设,谈起企业商学院,就不得不提到国内最早成立的企业大学之一——海信学院。通过对海信学院副院长谷云盛的采访,《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了海信学院的成长历程,并得知其成功构建了一条“人才加工流水线”,成为培养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

    数次精彩的“蝶变”

    1998年5月,海信集团组建了海信学院,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本土企业大学之一。在回忆起海信学院办学之初时,谷云盛称,彼时的海信集团,正在由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向现代企业集团转变,需要大批量的管理人才,但师资体系和课程体系尚不具备。“当时,海信先后与北航、山东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力图从中寻找对接点,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2006年,海信收购科龙后,对各方面的人才需求都不断加大。2007年,海信重新把筹建海信学院作为集团的重点工作,“赋予其全新的职能,并任命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亲自担任海信学院的院长。”谷云盛说,在当时,取得公司掌门人的支持对于海信学院来说,就像是重获新生。

    2008年3月,经过精心沉淀酝酿后,全新的海信学院终于开门授课。由于考虑到海信的经营战略已经调整成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和智能化战略,因此,海信学院的再定位就提出必须要高起点,与国际接轨。

    “我们先后到欧洲一些国家以及韩国、美国考察职业教育和企业大学,同时走访了国内很多知名的企业大学,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制定了科学完整的方案。”谷云盛表示。

    在这场“变革”中,学院的组织定位被再次明晰:成为集团董事会领导下知识密集型机构、非营利性的独立培训机构,作为全集团的培训和研究平台,整合集团内部培训资源,指导和管理各公司的培训工作,协调全集团的相关研究工作,推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不断前行中的海信,在经历过几次精彩“蝶变”后,终于逐渐摸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组织和业务定位。

    每年培训超5000人次

    近十年来,国内企业巨头自建商学院的不在少数,同时也有很多中等规模的企业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但这些企业商学院中,有的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有的则无疾而终。对此,谷云盛认为:“办企业大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切忌想通过企业大学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大而全’观点。”

    据海信学院内部培训讲师介绍,海信集团目前实施的是三级培训体系:海信学院负责集团级培训;各子公司有自己的公司级培训体系;每个部门根据部门业务需要建立部门级的培训体系。另外,培训的投入也分为三级。

    内部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海信企业大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很多企业愿意在硬件上投资,但在聘请优秀教师和培养优秀的企业大学管理人才上却舍不得投入,但海信在成立之初就建立起一支专业的内部教师队伍。

    “内部教师了解企业情况,实践经验丰富,他们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还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谷云盛称。

    与此同时,获得高层的重视也是企业大学成功的关键。在海信,集团的管理者都把讲课当成一种荣誉,董事长周厚健不仅担任海信学院的院长,每年还会亲自为学员授课。

    对于人才的培养,海信也不局限于讲课培训等方式,教练技术、行动学习、导师带徒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都被很好发挥使用。如今,海信学院每年培训人数5000人次以上。

    在谈及海信对海信学院的资金投入时,谷云盛表示,“海信的培训投入都是根据需求确定计划,再根据计划确定投入,因此只要有培训需求就会投入,但不会事先设定投入比重再去做计划。”

    企业大学与“大型医院”

    眼下,国内企业创办的企业大学面临的最典型问题是:很多企业并不清楚企业大学究竟是什么。“有些企业把原来的培训中心改个名,职能没有任何变化就叫企业大学了。”谷云盛说道。

    这几年,海信方面一直在思考“企业大学”和“企业培训中心”有何差异,并对此进行准确的功能调整。“如果没有研究功能,就不能称为企业大学,充其量就是培训中心。企业大学应该是能给企业发展问题问诊开方的医院。”谷云盛把企业的培训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职能,它相当于‘小药铺’,员工提出培训需求,请个老师讲讲课就行了,只是简单的协调组织工作;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培训中心,相当于‘大药店’,有专人负责培训工作,但仍然是整合资源的平台,自己不能研发课程,更不能对企业的问题进行诊断;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大学,相当于一个‘大型的医院’,可以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能提出解决的方案,还可以通过培训预防很多问题的发生。”

    那么,究竟合格的“企业大学”该被赋予何种能力?

    “企业大学可以组织内外部资源来解决问题,针对性会更强。”谷院长表示,在传统的组织架构中,企业中并没有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机构,企业遇到了问题只能求助于外部的咨询机构,成本高、周期长,但有了企业大学后,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委托给企业大学。

    “未来企业大学对企业问题研究能力的强弱,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研究成果对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程度将决定企业大学的价值。”谷云盛称。

    为了搜罗出企业内部潜在的问题以及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海信的学员在报名参加企业大学的培训时必须要带三个问题来:本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自己急需解决的问题。据此,海信会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优化整合,由学员组成课题小组,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此外,当课程结束时,学员们要提交一份“工作研究报告”,而这份报告在海信内部被称为“跨界研究”。通过这个研究,不断解决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对企业管理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人才战略保障

    未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如何向着行业标杆看齐学习从而减少自己企业巨大的摸索成本?有人称,人才将成为企业战略的助推器、企业智慧的发源地。

    对此,谷云盛称,“企业大学定位清晰,目标明确,应该在中国的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快速获取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一直以来,传统的大学教育关注的是人才整体素质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职业教育关注的是技能工人的层面,在培养企业最需要的核心骨干管理人才方面是个空白,这也为企业大学留下广阔的发展空间。

    谷云盛表示,行业间的交流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企业大学培训计划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一个公司的业务战略能折射出长期的人才战略。企业大学建设者需要对企业大学功能做出准确定位,以促使战略落地,引领组织学习。换言之,企业大学培训价值的最终体现就在于,是否促进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中国企业大学蜕变:如何成为创新与变革的策源地?

    下一篇

    大病保险商办加速 超200亿保费蛋糕待分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