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行长的“哪种货币工具都不排除”,其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降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过,笔者提示,降准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是楼市,可能助推房价加速反弹。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十年庆”时指出,中国央行不会排除任何形式的货币政策选项。
由此,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市场对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升高,都纷纷猜测已到了降准的时间窗口之时。然而,央行却迟迟不见动静。
取而代之的是巨量逆回购。2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1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同时进行的7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单日2200亿元的逆回购规模,创下了单日逆回购规模的历史新高。
据此分析,央行降准几率大幅降低。从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看,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和降息都是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前两者的作用较为类似。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是数量工具、间接释放,即央行先将流动性释放给金融机构,保持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裕,然后由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向市场释放。而降息是直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包括促使存款从银行流出,进入市场,激发企业贷款积极性等。
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的不同之处是,由于过去央行过度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而且降准释放的资金没有时间约束,因此,降准对市场的影响与公开市场操作相比较,貌似威力更大一些。
当前,我国经济下滑势头尚未得到遏制,稳增长效果尚未显现。这就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必须发力。从货币政策工具来说,今年以来的两次降息、两次降准效果已被市场完全消化。同时,一些负面效应也显现出来。在实体经济低迷不振,无法吸收和消化降息、降准释放出的流动性时,这些流动性进入了楼市,催生了楼市的新一轮火热,促使房价连续3个月反弹。
笔者认为,这是央行迟迟不再使用降息、降准的原因之一。而央行在此时大力度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也是正确的,也是三种货币工具权衡利弊后的最佳选择。
逆回购操作简便,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流量”,避免了降息、降准大肆放水货币的弊端。唯一不足的是,央行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工作量较大。未来应该继续加大逆回购操作的力度,以此来代替降准。
不过,从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哪种工具都不排除” 的话语分析,未来降息、降准都有可能,特别是降准的可能性极大。
从国内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然都在加力,但是,遏制经济下滑的效果似乎不明显,引发了货币政策工具力度不够的质疑。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央行备受压力。这也是不排除使用降息、降准工作的内因。
从国际环境看,美国经济复苏近月来出现减速迹象,美联储很多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除非短期内美国缓慢的经济复苏出现大幅提振,否则有必要推出新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美国货币政策预期宽松,给中国货币政策提出了新挑战,加之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的状况,降息、降准特别是降准的必要性大大提高。
因此,周小川行长的“哪种货币工具都不排除”,其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降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过,笔者提示,降准的最大受益者可能是是楼市,可能助推房价加速反弹。因此,降准的同时,必须考虑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应对降准后对楼市调控带来的冲击。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