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消息称一批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而制订的细则将在5、6月份密集出台。
原金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近日,国家发改委消息称一批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而制订的细则将在5、6月份密集出台。这是应国务院在今年上半年就要制定出民间投资实施细则的时限要求。
国务院印发的“新36条”旨在促进民营资本发展,不过,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阻碍民间投资进入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不合理门槛,也就是“玻璃门”的存在,成为民间投资的一大障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王晓涛称,“玻璃门”的存在核心还是思想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时,存在“重大轻小”、“重公轻私”倾向,对民间投资存在不解、疑虑甚至抵触情绪。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必须要彻底打破“玻璃门”。
民资融入困难重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得知,在国内很多行业,民营资本均占有一定比例,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占13.6%,在教育中占12.3%,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中占11.8%,在金融业中占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占6.6%。
虽然民营资本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过民营资本要想发展壮大还需要一个缓慢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民营资本进入各行业领域要有一个过程,在这期间,对于民营资本在技术和资金上的要求就非常严格,比如石油开采方面,民营资本并没有国有资本在过去的积累,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所以要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前众多行业对于实力相对较弱的民营资本来讲,脱离行业实际等问题已经成为一道门槛,虽然对某些特定行业如核工业等,设定一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王晓涛说,“但设置准入门槛时,应尽量符合行业实际,做到科学合理,能降则降。”
在民营资本投资缓慢发展的过程中,其与国有资本的融合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处在战略转型期的民营企业还要跟国有经济专营相适应。
国家发改委投资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王元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对民营经济的限制情况很复杂,国有经济的情况复杂,政企不分等情况,使得民营经济不容易跟国有经济对接,这样就使得民营经济的介入会有一个过程,这并不是很容易。”
日前,铁道部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建设的实施意见,不过,铁道部正如王元京所讲,是一个政企不分的领域,所以,铁道部同时兼任行业管理者和经营主体两种角色,所以在民营资本介入时,必然会面临一个融入的过程。
破除“玻璃门”
民营资本“玻璃门”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跟民营企业自身的思想观念或能力素质有关,当前民营资本已经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在各领域投资,并且国家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和实际也规定了不同的准入方式。
不过,在一些领域由于对资金、技术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客观上要求很高,所以,民营资本在进入时,难免会遇到自身存在的人才、技术短缺,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宋泓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民营资本本身必须还要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如果将一些战略性产业给民营资本,还要必须保证民营资本他们对这一行业领域的责任感,民营资本会不会经营好这一领域,而不用担心他们是不是会转手将这一领域卖给国外资本。”
当然,在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也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民间资本快速融入各行业的措施,如,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破除各种隐性障碍的具体配套措施,明确民间资本进入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要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改革,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放开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限制,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要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规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其合法权益依法不受侵害。
王元京认为,“国有经济资金链紧张给民营经济一个机会。从民营经济自身来讲,发展在数量上要壮大,并且要从产业低端向高端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发展,企业管理方式要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并且要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在国有经济方面,也要有所改革,在税收、金融等方面都要有所改革,建立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