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报盘点时。作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典范,基金、险资、券商、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在岁末年初的持仓布局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相较于游资、私募“快进快出”的运作方式,大型机构的投资风格则历来以“稳健、控风险”著称,且在股票价值挖掘方面“功力深厚”。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年报中所释放出的股东持仓变动信息,无疑为外界管窥机构选股思路提供了良好契机。
基金:紧握低估值个股
参照上市公司截至4月27日所发年报,基金去年末共进驻1484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序列,合计持股规模为379.49亿股,整体较去年三季度略微增加10.37亿股。
年报数据显示,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延续了此前的投资战略,大批量配置低估值个股,而增持规模较大的标的主要集中在铁路基建、电力、银行、地产等行业。具体来看,基金四季度前八名增仓个股(以增持股数为标准)分别为中国南车、中国水电、中国北车、国电电力、TCL集团、中国重工、华夏银行和新湖中宝。其中前7家公司市盈率(以去年业绩为基准)均在20倍以下,而新湖中宝动态市盈率也仅为20.7倍。
以中国水电为例,在去年10月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股价曾大幅下挫,以“上投摩根阿尔法”为首的各路基金顺势大举抄底,年末共有7只基金入围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股数逾2亿股。而就在上述基金建仓完毕后,中国水电股价随即迎来反弹行情,年初至今涨幅约15%。但由于公司业绩一直处于稳健增长态势,当前动态市盈率仅为12.1倍。
与此相对比,诸如包钢股份、山东海化、中国远洋、马钢股份等一批业绩预期差、估值高企的个股则在四季度遭到基金的“无情”抛售。根据山东海化年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信息,基金去年末合计所持公司股份数已降至1579万股,较三季度末大幅减少5023万股。反观山东海化今年一季报,公司1至3月净利润亏损6568万元,基金前期对山东海化的减持颇具“先见之明”。
险资与券商:四季度主动减仓
与基金调仓至低估值个股不同,保险、券商去年四季度则采取主动减仓的方式来规避投资风险。
已发年报显示,去年末共有550家上市公司成为保险机构重点持仓对象(即进入十大流通股东序列),持股标的较三季度减少27家。从行业分布来看,机械设备、医药生物、交运设备、商业贸易依然是险资的配置重点,但所持相关行业个股数量则有所减少。其中对信息服务、医药生物类个股的抛售最为明显,保险机构所入驻上述两行业(以十大流通股东为参考)的公司家数分别从三季度末的26家、45家降至19家和40家,对应的持股市值也分别减少18.19亿和8.38亿。
反之,险资去年四季度则加大了对建筑建材、公用事业、采掘、化工等四行业的配置力度,所持行业个股数环比分别增加了4家、4家、2家、2家。在建筑建材行业内,险资增持对象主要为中国水电、金隅股份、祁连山等。
以持股市值来看,“中国人寿-分红-个人分红”产品依旧是险资中的“绝对投资主力”,截至去年末持股市值高达378.69亿元,不过所持股票数量较三季度末则减少了7家,对应市值减少25.77亿。
相较于险资“温和”的抛售举动,大型券商机构四季度对个股的减持堪称猛烈。中信证券年末所持股票数量环比减少15家,持股市值更是从三季度的107.5亿大降至80.13亿,此外,海通证券、长江证券持股市值降幅也均超过8亿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州证券等中小券商持股市值环比虽有所增加,但增幅最大的也不过2亿元。
社保基金:四季度新进驻56家公司
社保基金向来以“嗅觉灵敏”著称,即往往在市场大跌前夕及时减持,在大盘回暖前低调抄底。随着年报披露大幕的落下,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又新进建仓了哪些个股,颇值得投资者关注。
统计显示,社保基金至去年12月末共进驻307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有股份总数为38.86亿股,在这其中,结合上述公司此前所发财报,在去年1至9月期间,包括中国建筑、国电电力在内的56家公司(已剔除转持因素)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并未出现社保基金的身影,这意味着,社保基金对上述56家公司的持股大多是通过去年四季度大举增持所获。
进一步来看,社保基金四季度增持个股多为防御性较强的个股,其中对中国建筑、中国水电、国电电力的增持力度最大,至去年末持股数分别为1.41亿股、1.08亿股和0.83亿股。值得一提的是,有10家创业板公司首入社保基金“法眼”,具体包括阳光电源、易世达、华力创通等。
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四季度主要减持对象也超过了50家,其中抛售规模较大的个股为福耀玻璃、八一钢铁以及泰和新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