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承销商与基金在新股发行时客观公正地对待新股,新股“三高”发行会收敛许多。
日前,在由上交所召开的“价值投资与蓝筹股市场建设”座谈会上,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表示,蓝筹股是市场的主体,是股市价值的真正所在。并要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树立长期、理性、价值投资理念,率先引领价值投资。继此前一周内的两次力挺蓝筹之后,监管部门再次力挺,实属罕见。
与监管部门频频公开力挺蓝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沪深交易所纷纷警示新股炒作的风险,一方面表态称“后果很严重”,另一方面亦对相关违规账户实施限制交易的处罚。一“挺”一“压”之间,其实已凸显出监管部门对于当前市场投资风向的态度。
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中,奉行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等理念无疑是正确的。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就“股神”的美名,其实也与其正确的投资理念是分不开的。但毋庸置疑,目前的A股市场还不能算一个“正常”的市场,而总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如因为定位出现错误,导致股市成为融资者的天堂,投资者的地狱;退市机制的形同虚设,使为数众多的股市“不死鸟”与“僵尸”公司苟活于市场,并成为疯狂投机的目标等。因此,倡导正确的投资理念并为投资者所接受,还需下一番功夫。
监管部门此次要求基金与券商“率先引领价值投资”,无疑是找准了对象。尽管股改之后,“大小非”等产业资本因为手握巨额的股份,其增持与减持能够影响到股价的波动,但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仍然是市场的中坚力量,其在市场中同样具备较大的影响力。但是,最初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基金,却逐渐显现出“散户化”的特征,其投资行为常常将价值投资理念抛到九霄云外,反而在相关个股上频繁地进行炒作;更有甚者,甚至还追逐ST股、概念题材股等热点股票。券商就更不用说了。看看券商投研部门发布的雷人的“价值投资分析报告”就知道,券商不是在引领价值投资,而是在误导投资者。
笔者以为,监管部门要求基金、券商率先引领价值投资,那么就应该从新股开始做起。自IPO市场化改革以来,新股普遍出现的“三高”发行,有发行人欲从市场中“圈”走更多资金的因素,但毫无疑问,也与某些券商与基金不负责任的鼎力支持密切相关。承销的券商为了获取更多的承销费用,在误导市场、误导询价机构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新股卖个好价钱。而基金不负责任地乱报价、“人情报价”、“关系报价”等,也使新股发行大行其道。试问,如果没有券商的误导,没有基金等询价机构的乱报价行为,海普瑞能够成为“史上最贵新股”?新研股份能够以150.82倍的天价市盈率发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近几年来,新股发行的数量多,而且超募亦非常严重,并且因为高价发行,使参与的投资者亏损面放大。沪深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参与“打新”、“炒新”的投资者“遭受很大损失”。而这一切,均与券商的误导与基金等询价机构的乱报价显然有关。退一步讲,如果承销商与基金在对待新股时,都保持价值投资的心态,客观公正地对待新股,或许新股“三高”发行会收敛许多,投资者也不会出现更大的损失。
笔者以为,基金与券商是否引领价值投资,新股更像一面“镜子”。在监管部门明确地喊话之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会露出端倪。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