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农商银行发布《2024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下称《报告》),披露该行在绿色金融、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报告》显示,该行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标杆银行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品创新,加大绿色低碳产业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12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合计超600亿元,较年初增长近40%,绿色贷款占总信贷规模比重由6.78%提升至9.67%,绿色金融发展提质上量。
绿色金融是我国经济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引擎。《报告》显示,广州农商银行响应国家绿色金融发展战略部署,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印发《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标杆银行”战略目标,构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专业团队“三层治理架构”,筑牢绿色金融发展组织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到,该行将花都支行升格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通过总分联动在花都分行成立工作专班,制定绿色金融超常规发展考核指标,打造探索金融赋能绿色发展的“示范点”。据了解,该分行成功落地全行首笔碳减排支持贷款,切实发挥绿色分行示范引领作用。
为积极响应“双碳”政策,该行大力发展零碳网点等特色机构,累计建设花都分行营业部、佛山分行营业部、华夏支行、自贸区南沙分行营业部4家零碳网点,累计完成807吨自愿减排量注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该行还积极倡导绿色办公,加强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纸张管理、乘用车管理等,以实际行动践行节能环保理念。
绿色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绿色金融的实践主体,金融机构纷纷布局绿色金融市场。《报告》显示,广州农商银行以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为导向,推动信贷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积极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作为农字头银行,该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促进绿色金融与涉农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绿色农业、绿色畜牧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绿色产业发展,2024年在生态环境产业领域新发放贷款30.4亿元,贷款余额达78.7亿元,同比增长63.6%。该行还大力推动金融“活水”流向传统制造业转型、绿色标识产品生产销售等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其中,制造业绿色贷款余额达121.5亿元,同比增长76.1%,绿色标识产品生产销售领域的绿色贷款余额近32亿元,同比增长72.4%。
绿色信贷数据的大幅增长,离不开长效发展机制的支撑。据悉,该行先后发布了绿色授信政策、环境信息管理、业务标识管理、考核激励、贷款定价等配套政策,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量增价优、提质扩面。例如,在优化业务流程方面,制定前置审核机制,由经营机构在贷前进行初步认定,并提交绿色佐证资料至总行绿色金融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总行部门建立绿色信贷审查审批绿色通道,配置专业审查审批人才,优先受理绿色金融业务申请,提升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支持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发展。
围绕“双碳”目标,广州农商银行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领域的业务模式,增强金融供给水平。《报告》显示,该行在信贷、融资、消费领域推出3大类十余项绿色金融产品,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在信贷领域,该行推出金米系列绿色信贷产品。针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细分行业,推出“金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贷”等行业产品,增强服务质效;针对绿色企业(项目)推出“金米绿企贷”,专项对接支持优质绿色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创新利用绿色担保方式,推出“金米碳排放权抵押贷”等特色产品,探索发挥绿色资产经济价值;推出“金米乡村振兴集体建设用地贷款”,将绿色理念融入服务三农之中,精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该行创新融资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债券投资、绿色债券承销、绿色票据等业务发展,打好“组合拳”为低碳经济引入资金“活水”。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债券投资余额14.5亿元,绿色债券承销累计金额29.1亿元,绿色票据累计发生金额13.7亿元。
在消费领域,该行大力推广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业务,倡导绿色支付;发布“金米绿色低碳信用卡”,年内发卡总计11924张;推动个人绿色按揭业务规范化发展,2024年末个人绿色按揭贷款余额15.6亿元,增幅超1000%,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展望未来,广州农商银行将继续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持之以恒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向“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标杆银行”目标奋进,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