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一两天的涨跌并不能说明问题,此事最终还取决于政策松动的决心如何。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郑步春
每经记者 郑步春
昨日上午9:30,正好在开盘时候,官方公布了11月物价指数。数据显示,11月中国内地CPI同比涨4.2%,远弱于预期的涨4.5%及10月的涨5.5%;PPI涨2.7%,远弱于预期的涨3.4%及10月的涨5.0%。
午后13:30,其他数据公布。11月工业产值同比增12.4%,弱于预期的增12.6%;11月止的固定资产投资增24.5%,不如预期的增24.8%;11月零售额增17.3%,优于预期的增16.8%。午后数据反而没有悬念,因物价的低迷其实已预示了经济的紧缩。不过,零售数据向好还是略出人意料。
A股早盘低开,当时还没时间消化物价指标,市场主要对海外股市大跌作出反应。在股指上升并达到红盘后,市场方开始消化物价指标。有投资者对物价低迷作出正面反应,因其认为货币宽松机会增加;也可能有些投资者对低物价作出负面反应,因其更担心不少公司年报业绩不佳。
大盘几经折腾后,最终收盘下跌。沪综指最后跌0.62%报2315.27点,深综指跌0.94%报961.81点。从盘面看,因预期货币更有机会宽松,地产股强势最为明显。其余多数个股表现不佳,尤其是涨价题材的酒类股。多数个股表现低迷致使股指低迷,午后股指还一度创出全天最低点。
笔者在物价数据公布前,曾提出一个或许与绝大多数机构不太相同的观点——假如CPI温和下滑、有序下滑尚属利好,如果剧烈下滑,未必就是利好。
不过,大盘一两天的涨跌并不能说明问题,此事最终还取决于政策松动的决心如何。万一政策因此大幅松动,股指短期内也不见得会跌。下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对此作出解答,投资者目前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客观地说,低迷的经济指标确实会使中央“保增长”机会增加一些。但笔者仍坚持认为,大幅放松货币的机会极度有限,因我们上一轮刺激实际上已几乎打光所有的牌,剩下的牌虽然也有,但极有限。笔者认为,我们可能上马一些前期搁置的铁路、水利等项目,或保障房加大些力度。除此之外,反垄断等结构改革的进程或许会加强加快。至于商品房市场,绝无可能再度放开。
欧央行周四降息,但无其他激进措施,有点令人失望。正在召开的欧盟峰会消息不佳,尚不知最终能否逆转并出现意外利好。过了周末,外部的消息应大体明朗,目前尚不能盖棺定论,投资者周末时可关心一下此事的后续发展。
人民币连续8天于盘中出现所谓的“跌停”,其实涨跌幅极小。我国物价指标低迷,已使人民币未来更易贬值,因未来已不太依赖“用本币的强势来抑制物价”。还有,物价低迷本身也说明经济不行,而这更有机会催促外部热钱出走。
人民币昨最终贬15基点,幅度0.03%,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相比较而言,昨彭博和摩根大通联合编制的“亚元”指数“暴贬”0.2%,领跌品种是韩元和印度卢比。韩元一天内狂贬1.36%,卢比大贬0.94%,这反映的是欧债危机忧虑增加及美元趋强的事实。
下周股指或先有些反弹,因料不少主力会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满憧憬,并提前有所行动。操作方面,投资者不妨持筹观望,老老实实等该会议精神落实后再说。中线而言,大盘有机会杀破2300点关卡,因技术面和基本面均有此要求。
从技术面来看,如果2300点是底部,那么一般不会停留这么久,因这等于让前期踏空者从容地“改正”错误;从基本面看,经济低迷反映到公司业绩会有个过程,当前还仅仅是个开始。
虽说股指会提前因公司业绩见底而见底,但也不会过度提前。笔者并不认为上市公司业绩下降进程两三个季度就会结束。在长期拒绝改革甚至时时因救急而开倒车情况下,转型的阵痛期也理应远超预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是吗?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