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A股“大旱”

    2011-05-29 09:11

    在这个炎热的初夏,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旱”,而这场股市旱灾,已将股指一步步推向最低处。股市的旱情,主要表现为资金面的断流。

    每经记者  曾子建

     

      鱼,旱死了。水,在哪儿?

     

        5月大旱,干涸了长江中下游,抽干了鄱阳湖,更令洪湖水不再浪打浪,鱼米之乡已然失去了往日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景象。

        同样是在这个炎热的初夏,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旱”,而这场股市旱灾,已将股指一步步推向最低处。

        股市的旱情,主要表现为资金面的断流。

        首先,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大幅减少,超过10%的中签率似乎已经成为常态。新股申购,早已失去了对资金的巨大吸引力。

        而二级市场上,则遭遇了更为严重的旱情。整个5月,沪市单日平均成交金额在1000亿元水平之下。最近的统计显示,沪深两市股票基金日均成交额在1600亿元左右,相对于21万亿元的A股总流通市值,意味着每天的日均换手率不到0.8%。而这样的日均换手率,创下了2008年9月来的新低。一只新股,几十亿元参与网上申购,沪市每天不足千亿的成交,旱情就这样延续,令无数深陷其中的投资者苦不堪言。

        还记得去年的11月初,就在美国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没几天,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针对流入的热钱,陡然抛出了“池子论”,即短期投机性资金如果流入,将通过总量对冲的措施,将热钱放进“池子”里,而不会任之泛滥到实体经济中。当时,A股市场被看作是“池子”的首选。然而,半年时间过去了,面对A股市场这一几乎被抽干的蓄水池,我们不禁要问——钱究竟流到哪儿去了?

        买涨不买跌,是永恒的定律。其实,除了股市,资金的去处很多。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有统计显示,由于居民大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已经造成了4月份M2数据的异动。同时,艺术品投资也正在成为今年最具吸引力的市场。此外,黄金、白银等产品的投资,都成为股市之外,各路热钱新的蓄水池。

        那么,A股市场已经干旱到如此程度后,为何资金依然不愿回流?

        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房地产市场调控严厉,但房价始终未见松动,这使得炒楼资金依然在楼市中“死扛”。另外,创业板在造就了一大堆超级富豪之后,创投、发起人股东正对A股二级市场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大举套现的冲动,这更令外部资金望而却步。从内部看,A股市场还面临各种抽水机的持续施压。如新三板、大小非限售股减持、新股IPO、定向增发等,都对存量资金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最大的抽水机——国际板,还在翘首以待,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面作为支撑,如何能够承接这庞大的市场扩容?

        半年前,A股市场作为热钱的“蓄水池”,面临着流动性“外洪内涝”的冲击。半年后,“蓄水池”里面的水已基本被抽得干干净净。资金面断流,“大旱”的A股市场,如果没有开闸放水,大盘何时才能见底啊?

        本周,中国石油(601857,SH)、攀钢钒钛(000629,SZ)等大公司开始了控股股东增持,这无疑是给干涸的大地上洒下了零星雨滴。但股指依然继续下跌,以2709.95点再创收盘新低。显然,这微弱的水滴,尚无法缓解当前严重的旱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上一篇

    “滞胀”悬疑吓垮A股 6月能否绝处逢生?

    下一篇

    创业板ETF“雪中送炭”公募私募齐看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