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变的调控政策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影响下,预测中国的房价并不容易,就像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朱中一所说,预测房价就像预测天气一样难。
张敏
房地产的泡沫不仅存在市场上,还有学术上。
12月8日,社科院举办《住房绿皮书》发布会,绿皮书称,全国35个大中城市二类地段普通商品住房平均房价泡沫指数为29.5%,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
房地产市场有泡沫是众所周知的事,泡沫有多少暂且不论,因为计算起来非常麻烦,且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但按照社科院的数据,经过两轮调控之后,泡沫竟然翻了一番,这个结果让人费解。要知道,今年的两轮房地产调控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击投资投机性需求,投资客已经大量退出房地产市场。出席发布会的中国土地学会副会长黄小虎也表示,在抑制投资、投机需求上,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有意思的是,绿皮书主编、社科院财贸所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在发布会上表示,本轮调控效果得力,防止了泡沫的继续扩大。
既然调控效果得力,泡沫为什么反而扩大呢?尽管绿皮书编者说这其中包含着计算样本不一、数据来源不尽可靠等问题,但相差一倍总归有些离谱。仔细分析这个结论,其中包含了两重意思:一是调控推涨了泡沫,另一种是调控没能阻止泡沫的膨胀。但无论哪种解释,似乎都不能证明“调控效果得力”。当我把这个困惑发到微博上时,有个朋友评价说“学术泡沫”。
如果这叫做学术泡沫的话,社科院制造的泡沫不止这一宗。就在《住房绿皮书》发布的前一天,社科院发布《经济蓝皮书》,在对明年房价的预测上,蓝皮书说,明年房价走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暴涨或暴跌,另一种是微涨或微跌。一位同事说,这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在多变的调控政策和市场规律的双重影响下,预测中国的房价并不容易,就像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朱中一所说,预测房价就像预测天气一样难。但这并不表示研究机构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敷衍了事。作为一个涉足行业并不深的记者,我在这本厚厚的绿皮书中,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可取之处。在对房产税问题的讨论中,绿皮书只讨论了三种可能,却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正如那位朋友所说,学术泡沫在房地产行业大量存在。很多不靠谱的专家和分析人士堂而皇之地发表言论,已经成为房地产新闻中的常见现象。这些专家中,有的专业能力不到位,有的代表某些利益群体,有的则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
一个知名的专家曾在2006年号召大家不要买房,因为泡沫太严重,房价要大跌。结果显而易见,在供需失衡的情况下,2007年房价暴涨,所有听信了他的观点的人都后悔莫及。而一个房地产业的资深从业者告诉我,这个专家有三套房。
事实上,不仅是大众,作为记者,要想准确判断各种观点也不容易,毕竟记者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但我认为,在做房地产新闻中,多提出一些质疑总是没有坏处,尽管这些质疑有时会让采访对象不悦。而媒体的掌控者们,也不应该让个人意志左右新闻报道的方向,毕竟房价的涨跌从来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即使你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