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唐山港:吞吐量快速增长 向现代化港口迈进

    2010-09-15 02:40
      次新股唐山港在经历了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之痛后,盘中曾一度快速拉升,带动营口港、连云港等港口股逐步走强。这主要是受到7月份我国主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2%数据的提振。

            唐山港提供的主要服务是港口装卸、运输、堆存仓储等物流业务,公司设立以来形成了钢铁、铁矿石、煤炭三大货类为主的运输结构。公司港口装卸业务的经营地点为唐山港京唐港区,位于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境内。2009年三大货种占比达到了97.16%,吞吐量均在千万吨以上。

    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

            据中期研究报告显示,唐山港2010年上半年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2010年上半年,唐山港实现主营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27.92%,全面摊薄每股收益0.187元。公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5.39%,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817.64万吨,其中焦煤货种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位,钢材货种发运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预计公司全年将完成货物吞吐量7570.80万吨,同比增长13.09%。

            煤炭接卸业务受到国内需求旺盛的带动,主要以内贸下水煤为主。京唐港区上半年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长42.2%,高于全国主要港口20.3%的平均增速;公司装卸和堆存业务毛利同比增长12%,总体毛利同比增长22%,其中非装卸堆存业务对毛利增加的贡献度高达50%,其毛利同比增长83%,好于市场预期,也是业绩增长的来源之一。

    区域竞争优势明显

            唐山港京唐港区位于唐山市东南80公里处的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境内,地处渤海湾北岸,沿大沽口至秦皇岛海岸的岬角上,大清河口与滦河口之间。早在1919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所著《建国方略》中,提出建设“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通路”的“北方大港”,拟选港址就在现今的京唐港区。改革开放以后,河北省唐山市把港口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实施唐山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港口建设被列为河北省一号工程,唐山市的“龙头工程”。京唐港区是唐山市联合北京市共同投资开发建设的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具备优越的建港条件、广阔的国有滩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便捷的集疏运网络。

            京唐港区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水深条件好,-10米等深线距岸仅4.8公里,宜建港自然海岸线长达11公里;二是陆域广阔,近期规划港口面积30平方公里,均为盐碱荒滩,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建港用地不占良田,不用拆迁,后方陆域有100多平方公里开阔平坦的盐碱荒地可供开发利用,具有发展外向型临港工业的地域优势。按照总体规划,京唐港区规划建设5个港池,可建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京唐港区原已建成7万吨级航道,2010年2月,京唐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已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港区的通航能力,可满足10万吨船舶单向、5万吨以下船舶双向通航;京唐港区船舶航线通达国、内外120多个港口,与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业务往来。2009年到港船舶6167艘次,其中煤炭船2437艘次,矿石船842艘次,钢铁船1974艘次。超过3.5万载重吨级船舶有1103艘次,占总艘次的17.89%,超过5万载重吨级船舶有674艘次,占总艘次的10.93%。

            京唐港区陆域交通运输条件良好,以铁路和公路集疏运为主。唐港铁路专用线由京唐港区至滦西站与京山线接轨,并接通京秦、大秦线,现有运输能力为12710万吨/年。京唐港区通过唐港铁路与国家铁路网的京山、京秦、大秦、京包、京原、丰沙大、包兰等铁路相连并辐射至全国。

            港区公路运输网络四通八达,由唐山到港口的唐港高速公路与京沈、唐津、唐山外环高速在唐山境内形成了“X+O”形高速公路网,并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大大缩短了港口与腹地的运输时间和距离。开发区城市道路与唐港、平青大、环渤海三条省级公路相连;唐港、滦港、环渤海三条公路分别与205、102国道相连;港区后方沿海高速公路,直接与秦皇岛、唐山、曹妃甸和天津港相连。

            京唐港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背依京津唐、京承张金三角经济区,是河北省沿海经济强省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地区,腹地广阔,货源充足。

            京唐港区直接腹地唐山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京唐港的间接腹地可覆盖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京唐港区更加注重与西部省市的沟通,与山西、陕西、内蒙等地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服务半径。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京唐港位居环渤海地区中部,其港口的重要作用将日显重要。

            唐山市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结构又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钢铁、建材、能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优势产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这一特点形成唐山市工业产成品运量大的特征。目前唐山市正在加快钢铁工业整合重组,推进产品结构向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升级,打造国内一流钢铁产业基地。立足海港经济开发区,加快提升精品钢材、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等骨干产业发展水平。

            为加快河北省经济发展步伐,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唐山市提出了“率先发展、率先突破,当好河北对外开放主战场”的战略要求。唐山市明确提出以港口为龙头,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生产布局、构筑和完善区域开放新格局的“以港兴市、外向带动”战略。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3700亿元  (按2005年价格水平计算),平均每年增长13%以上,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0亿美元,五年间平均每年增长25.2%,其中出口37亿美元,进口43亿美元。

            完善的港口服务设施是唐山港另一大优势。京唐港区是一个新兴港区,已完成初期积累阶段,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规模优势。目前,京唐港区已建成第一、二港池全部和第三、四港池部分泊位,第五港池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正在形成5个港池建设运营的整体格局。公司拥有建成散杂、件杂、多用途、煤炭、水泥等各种功能的泊位18个,核定吞吐能力2968万吨。2010年2月,京唐港区10万吨级航道已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港区的通航能力,可满足10万吨船舶单向、5万吨以下船舶双向通航,各类仓储、铁路、导助航、辅建设施齐全。后方已经形成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集疏港铁路直通港区的完善的集疏运环境。

            为提高公司现有泊位的接卸能力,实现挖潜增效,公司计划在现有泊位的基础上加大门机的布局密度以提高装卸效率,增购拖轮,以提高辅助作业能力;同时鼓励协力作业单位加速设备的更新,以提高协同作业能力;谋划开发新的堆存场地,加速堆存货物的周转,为客户提供更便捷和周到的服务。

            货物的装船和卸船是公司最重要的生产环节,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司生产单位负责主要的装、卸船工作,调度部门和生产单位调度部门组成阶梯式调度管理体系,协调管理装、卸船工作。将系、解缆、清仓、挂钩等装、卸船过程中的辅助作业过程外包给协力作业单位,在作业过程中由公司调度协调单位对其进行管理。同时公司根据货种不同,建设了适应不同货种堆存的库场,将不同的货物堆放于不同库场,采取“单堆单放”模式,对客户更具吸引力。

    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我国钢铁企业地域分布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国内钢材消费主要依靠水路运输,因此,京唐港区的直接经济腹地有大量钢铁外运。随着河北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京唐港区作为河北承接发展钢铁产业的港口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公司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京唐港区距腹地内主要钢铁厂的距离比秦皇岛港和天津港近,在陆路运输成本上有优势。随着京唐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港口功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潜力。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相对不足而且分散,原矿的品位较低,实际供应量不能满足我国钢铁工业的近期需要。为补充国内供应不足、提高钢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近十多年来进口铁矿石的年均增幅一直大于钢产量的递增幅度。

            唐山地区钢铁工业的发展与京唐港区形成了良性互动。随着河北钢铁产能主要面向唐山地区和沧州地区的沿海发展,钢铁基地的建设对京唐港区的依赖性逐年增加,对港区矿石吞吐能力的需求将逐年增加。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唐山港经济腹地山西、河北、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京唐港区是北方沿海7个主要煤炭下水港之一。预计公司未来煤炭吞吐量将维持在目前1000万吨以上。

            唐山港以环渤海经济圈和  “三北”地区为重点服务市场,通过扩大服务规模,全面提升完善公司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以铁矿石、钢铁、煤炭等大宗散货的装卸、堆放为主营业务,积极向现代港口业转型。

            2010年上半年,公司自筹资金加快20-22#泊位募投项目的建设,目前部分泊位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完善泊位的后方场地,以提高堆存能力。另外公司新购一艘拖轮和6台40吨门机投入使用,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装卸能力。公司未来三年拟建设和收购的项目将迅速提升120%的矿石吞吐能力和40%的钢材吞吐能力,有利于满足货源增长需求和吸引优势腹地货源回流。

            光大证券预测,公司2010-2012年PE分别为25、17和13倍。鉴于公司区位优势明显以及吞吐能力增强后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给予公司  “增持”评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上一篇

    吴龙贵:慈善业还“发育不良”别担心它长大变坏

    下一篇

    农商行:自然人持股界定待明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