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绿色引擎轰鸣,新能源汽车破冰北京车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10-04-23 16:50

    每经记者 陈喆 发自北京

      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石油资源的萎缩、低碳经济的呼唤以及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渴望,让全球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苦恋”,已由过往躁动的情愫化为不可阻挡的暗流,不仅国内外车企渐次公布其新能源战略,而有关新能源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在北京车展的舞台上集中亮相。

      业内人士感叹,如果说此前全球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概念只是遮遮掩掩,暗自发力的话,那么以北京车展为节点,通用、丰田、大众等“外来妹”、一汽、东风、长安、上汽等组成的“国家队”以及比亚迪、吉利、奇瑞等组成的自主品牌企业甚至包括众泰、永源等“非主流”车企,都将在新能源领域展开真正的角力。

      一个难以逆转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版图中异军突起的坚定力量,引擎轰鸣中,身处全球汽车第一大市场的中国,正在借2010北京国际车展之契机,正式吹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元年的号角。

    “低碳”诱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低碳经济的概念风靡全球,在全球传统能源面临枯竭,节能减排压力日增的情况下,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未能开创一个全球减排的新格局,但中国已经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对于排放大户的汽车行业来说,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已成为国内外车企的共同选择。

      表面看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顺应节能减排的趋势,为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的好车,但其背后所暗含的是对未来市场的争夺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样也是车企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国家层面的重视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让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从过去的遮遮掩掩正式走向台前。

      去年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电动汽车产销要形成规模,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都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如果说《规划》的出台只是行业内的指导文件的话,那么今年“两会期间”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以及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政策也确定为今年7月1日施行。而国家电网也于日前宣布将在27个省市(区)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今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的新起点。

      这一切将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集中体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10北京国际车展”上,将有来自跨国车企和本土车企的近百台新能源汽车集体亮相,同时多家车企的新能源战略也将随之公布。

      从过去的“麦田守望者”到争做“刀尖上的舞者”,尽管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待破、研发成本高昂,市场风险难以预测,但汽车企业依然厉兵秣马,争夺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我们可以作出判断,在国家政策鼎力支持和社会配套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正式步入产业元年。

    跨国车企的中国棋局:丰田,大众,通用博弈

      著名汽车评论员吴迎秋在文章中指出,世界汽车工业的核心正在自西向东迁徙。随着美国两大汽车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程序以及丰田汽车因召回事件折戟北美,让跨国车企均把中国市场作为最可以依仗的“自留地”。在传统内燃机技术面临挑战以及新能源技术逐渐占据产业舆论话语权的情况下,跨国汽车巨头们显然不满足于通过传统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掘金的现状,而是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来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

      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大车企,丰田汽车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同样先行一步。丰田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已经率先实现量产,并销售业绩良好,在经历了短暂的停产调整后,新普锐斯改款车型也将在本次北京车展上亮相。

      此外,丰田在发展零排放的纯电动车方面依然不遗余力。《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为了更好的拓展中国电动车市场,丰田已经联合日产等日本其他三家汽车公司及一家电力公司成立联合集团,而上述车企联合发展电动汽车的初衷,正是源于对电动轿车行业发展时机已到的判断。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课课长牛煜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是表示,尽管丰田对于新能源领域进行多角度研发,但依然认为电动车技术是比较有希望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此前大众汽车致力于提升发动机功率的方式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采用DSG+TSI技术的高尔夫6、奥迪Q5等车型的风头一时无两,而对其新能源战略一直遮遮掩掩,日前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大众汽车的新能源计划自今年始将大规模展开,而北京车展,正式大众汽车正式对外发布新能源战略的平台。

      大众中国CEO范安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众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此前以发展传统能源为主,依靠升功率发动机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大众同样没有放松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投入,大众将通过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完成该品牌在华的新能源战略布局。

      通用汽车同样在本次北京车展上推出多款新能源新产品,与之相呼应的是,通用也成为第一个公布其明晰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车企, 在未来5年内至少投放15款以上节能环保发动机、电力驱动系统及燃料电池车。同样也是第一个通过成立车用能源研究中心而直接参与中国车用能源研究的跨国车企。

      而就在北京车展前一个月,通用在中国首发了号称“未来交通解决方案”的概念车EN-V,这也标志着通用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布局已经进入了实操阶段。

    本土品牌的暗自角力

      “尽管目前大部分车企搞新能源汽车都是炒概念,但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却是汽车企业的必然选择,国内企业同样期望争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但对于国内汽车企业来说,无论是一直高举新能源旗帜的比亚迪汽车,还是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以及一汽、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集团,都把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作为“弯道超车”的大好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除了比亚迪汽车F3DM低碳版正式推向个人市场销售之外,吉利、奇瑞等企业同样在加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并将在北京车展上集中展出相关的新能源车型。

      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说,吉利集团将在北京车展上展出两款纯电动汽车和一款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而上述车型均已经做到了国家公告的要求,但市场未来前景如何还要看消费者的反馈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

      “吉利的新能源战略绝非作秀,而是扎扎实实的做出真正适合市场推广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赵福全补充说。

      此外,奇瑞汽车也将在北京车展上推出一款节油率达到30%的强混合动力车型—A5 ISG型,纯电动车(EV)以及插电混合动力(PHEV)展示车型,力图在新能源产品上于中外车企直接抗衡。

      与丰田等日本车企类似,一汽、上汽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则采取联合的方式来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的中国十大汽车企业集团“TOP10”正在承担着新能源相关标准制定及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的任务。

      “目前协会和10家企业共同制定了目标,即用两个5年规划时间,努力提高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在内的中国汽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董扬日前向媒体透露了“TOP10”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

      尽管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更容易让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但企业界人士依然认为电动汽车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核心,掌握电动车技术才能让国内汽车企业真正具备同跨国车企所抗衡的实力。

      “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节能环保问题。在汽车未来的技术路线上,以前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像日本发展混合动力,美国发展氢动力,欧洲发展柴油机技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越来越一致了,就是以电动汽车作为将来发展的主要技术路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示。

    盛景之下的隐忧

      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甚至出现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火热景象,但仍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距离完全产业化依然任重道远。其中,电池技术瓶颈、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以及利好政策的可持续性,都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刚刚步入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的电动车相关技术也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仍然存在技术瓶颈暂难突破、市场化前景不明、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相关产业各方充分协调、共同攻克。”汽车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动力锂电池系统标准起草组副主任钱良国则认为电池技术依然是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电池技术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尽管有少数企业宣称掌握了相关技术,但是禁不起市场考验的,更多是概念化的炒作,”钱良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同样也不能完全依靠政策的扶持,真的大发展还是要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全解决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行。

      钟师同时表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本过高,直接导致价格无法被消费者接受,而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就是规模化生产,这同样需要旺盛的市场需求作支撑,因此尽管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迎来最好的时代,但仍然存在着市场潜力和未来风险并存的悖论。

     

    上一篇

    绿动北京,众车企勾勒新能源版图

    下一篇

    新能源汽车是否“深入人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