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医学高新技术蓬勃发展,“抗癌生存指南”不断更新。在多个肿瘤治疗领域,中国方案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每日经济新闻推出名医会客厅·第三季——抗癌前沿的中国方案。我们将对话多位权威医学专家和抗癌患者,听他们讲述更多更优的治疗策略和中国智慧。(封面设计:刘国梅)
专家声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想当妈妈的乳腺癌患者中只有5%能如愿,应重视肿瘤治疗的生育力保护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李鹏谈胃癌防治:不要有了症状才来检查,早期筛查需要内镜技术下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丹:肺结节人群中仅有1%到4%为肺癌患者 需警惕肺结节过度干预
对话|港大医学院邝沃林:用了20多年做出香港首款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产品,创新药研发环境正在变好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翟博:CAR-T让“最不可能获益患者”无瘤生存近十年
对话 | 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共话“饿死肿瘤”学说 肿瘤的未来研究方向是什么?
对话丨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首席学术官保罗·安德森:未来20年要看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国的创新成果将传播至全球
患者都知HPV疫苗,却都误解了宫颈癌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耿力:最怕“无症状不筛”和“筛查漏诊”
治疗方式最多的肝癌死亡率却排第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黎功:太难治,国内放疗研究有望破局
患者故事
“死马当活马医”的一次尝试,搏出一线生机 晚期癌症患者CAR-T治疗实录
30岁被鼻咽癌打断的人生 “中国方案”给出更优解法
搭上AI快车后,肿瘤早筛千亿元级的市场潜力正在释放,但仍面临费用较高、公众“谈癌色变”等困局
深度视频
“肝癌三部曲”下 约8成中国患者做不了手术 对话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放疗科执行主任
中国药企正从产业支持者转变为创新者 对话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医疗系统(MGB)首席学术官保罗·安德森
CAR-T等新疗法让“最不可能获益的患者”十年无癌 对话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微创介入治疗中心主任翟博
瑞典的癌症双重预防机制值得借鉴 对话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
宫颈癌最怕“无症状不筛”和“筛查漏诊” 对话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