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浙商银行全资子公司浙银理财在杭州开业,成为全国第32家理财公司和第12家由股份行设立的理财公司。面对利率下行和“资产荒”挑战,浙银理财表示将淡化规模情结,更强调稳健、规范、专业的经营理念,注重投研能力建设、人才布局和科技赋能,夯实基础后再追求规模增长。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张益铭
历经一年筹建,2月18日,浙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浙银理财在杭州开业,这是全国第32家理财公司,也是第12家由股份行设立的理财公司。
浙银理财表示,在成立初期,将淡化规模情结,更强调稳健、规范、专业的经营理念,并未设置规模目标。“现阶段,我们要把底盘做实,着重投研能力建设、人才布局和科技赋能,夯实基础后,规模增长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记者注意到,随着利率下行,当前银行理财行业整体面临“资产荒”挑战。谈及应对方式,浙银理财表示目前理财市场仍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面对新的市场形势,理财投资风格将有所转变,即由原先侧重配置性(买入并持有)转变为侧重交易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交易能力,这也是业内逐渐形成的共识。
此外,近期“杭州六小龙”推动资本市场对于中国资产价值进行重估。“浙银理财高度关注且看好权益市场的未来,当下浙银理财会先从‘固收类’起步,随着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信未来围绕产业升级等领域会有很好的多资产配置机会。”浙银理财表示。
谈及理财行业普遍面临的“低利率+资产荒”现状,浙银理财表示将更加积极地拓宽投资范围,挖掘有潜力的资产。“现阶段我们着重通过组合策略来研究分析大类资产配置,搭建起研究模型与分析框架,并探索利用AI作为辅助分析工具。”
从资产配置类别来看,当下固收类资产依然占据了主要地位。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截至2024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1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33%,占比较当年初进一步提升。
浙银理财认为,这一格局的形成,既是市场的选择,也是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体现。而面对新的市场形势,理财投资风格也将有所转变。原先理财侧重配置性,即买入并持有,而未来银行理财需要进一步增强交易能力,这也是业内逐渐形成的共识。
在权益类资产方面,浙银理财表示看好权益市场的未来并积极拥抱投资机会,当下浙银理财会先从‘固收类’起步,重点加强基本功建设。并将权益投资能力建设总结为“一个基础、两个驱动力、三个策略”。其中,“一个基础”指投研能力,亦是核心;“两个驱动力”分别是人才战略和科技投入。“三个策略”则包括:一是指数化策略,主要探索发展含权类多资产策略类的指数业务,形成浙银理财的品牌;二是发展多资产、组合投资的策略,发挥母行在FICC领域积累的优势,做好联动协同,在多元组合稳定回报方面下功夫;三是共赢共富的策略,加强与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合作,借鉴经验并实现协作共赢。
此外,随着市场发展,浙银理财还将继续研究把握黄金等另类资产的投资机会,并在取得相关资质后依法合规地探索海外资产配置。
随着浙银理财开业,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行都拥有了各自的理财子公司,也是当前理财市场的主力军。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2024年以来股份行和国有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增长最多,合计规模占比约87.4%。
据了解,从浙银理财承接母行的存量产品来看,母行存量产品的整改工作已于去年一季度全部完成,净值型理财产品占理财比重100%。截至去年6月末,浙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472.48亿元,个人、机构客户资金占比分别为92.36%、7.64%。
相较于其他国股行理财子公司,作为后来者的浙银理财规模尚且较小。谈及规模增长,浙银理财表示,在成立初期,将淡化规模情结,更强调稳健、规范、专业的经营理念,并未设置规模目标。
浙银理财表示,“过分追求规模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投资人偏好上也需要有所适应。现阶段,我们要把底盘做实,着重投研能力建设、人才布局和科技赋能,夯实基础后,规模增长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前浙银理财员工数量超过120人,其中投研、风控人员合计占比超过一半,此外还有约20位专岗科技人员。
从产品体系来看,浙银理财推出了“琮”系列六大产品体系,分别是“琮善”“琮简”“琮融”“琮心”“琮长”“琮乐”,涵盖活钱类、固收类、固收增强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类等多类型产品,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据悉,浙银理财已与8家代销合作机构明确产品代销合作意向。
此外,记者了解到,浙银理财将开展三个专项行动,探索通过专属产品建立与投资者利益绑定的考核评价机制,并将部分管理费投入慈善用途,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14176943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