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30多期高温预警 中国气象局回应每经:未来几天四川、重庆部分地区仍将持续极易中暑等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8-23 22:02

    ◎中央气象台从7月下旬至今已连续发布30多期高温预警,8月12日以来,连续12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预计本月23日到28日,在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仍将持续极易中暑等级。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星    

    8月23日,中国气象局召开线上通气会,介绍高温及台风天气相关情况。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中央气象台从7月下旬至今连发30多天高温预警,高温红色预警从8月12日开始已连发12天。

    “本轮高温天气强度已经达到中国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1961年以来)最强,是一次非常罕见的高温热浪天气事件。”陈涛说,虽然未来一周左右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整体上呈现缓和趋势,但不会马上结束或马上转为凉爽。

    在通气会上,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如何加强高温天气预报的问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怡回应:“我们有针对地做全国未来七天的高温中暑气象预报。预计本月23日到28日,在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仍将持续极易中暑等级。”

    受降水偏少及持续高温影响,长江扬州段水位降低,裸露出部分滩涂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连续12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陈涛介绍,中央气象台从7月下旬至今已连续发布30多期高温预警,8月12日以来,连续12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同时,针对南方高温少雨的情况,还发布了气象干旱预警。

    本轮高温天气过程中,部分地区高温尤为突出。

    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璇介绍,8月以来,湖北省出现了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其中,30县市日最高气温破历史纪录,40℃以上高温范围和持续时间历史罕见。其中竹山8月13日最高气温44.6℃,创全省气温新高。

    重庆市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吴政谦介绍,7月以来截至8月22日,重庆天气气候呈现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全市平均气温为31℃,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二是降水显著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02.2毫米,长江上游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58.2毫米,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三是高温干旱强度显著偏强,16个区县最高气温创下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其中,北碚8月18日、19日连续两天出现45℃高温,打破全市极端高温纪录。

    持续高温也给能源尤其是电力供应带来了挑战。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袁彬表示,四川、江苏、湖北三省已近60天电力负荷气象条件指数明显高于历史同期。24日起,南方大范围高温将逐步缓解,长江沿线各省份的电力负荷气象指数也将随之下降至与常年同期相当或略偏高,用电紧张将略有缓和。

    袁彬进一步介绍,高温减退也有利于光伏电站发电。预计24至25日,南方大部光伏发电理论小时数可达五小时以上,有利于新能源发电对电力负荷的调度补充。但由于长江全流域缺水,水电日发量大幅下降,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所以各省份缺电问题依然严峻,仍需做好电力调度供电应急准备工作。

    未来几天高温中暑范围不断缩减、强度减弱

    陈涛介绍,未来三四天造成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虽然范围缩小、强度减弱,但仍然控制着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冷空气以及北上台风影响下,天气形势变化仍然比较复杂。

    “南方地区高温天气虽然整体上呈现缓和趋势,但是并不会马上结束或者转为凉爽状态。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这么久,其缓解或解除需要一个过程,不会出现突然转折。”陈涛说。

    陈涛介绍,各地区高温缓解的时间段和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江汉江淮地区在8月24日起高温会率先得到缓解;浙江、江西、湖南等地高温消退时间要晚一点,在26日至27日以后;四川东部到重庆的高温缓解时段要等到29日甚至30日以后。

    南方高温将逐步缓和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官方微博

    针对社会普遍担心会不会出现“秋老虎”的高温现象,陈涛解释,“秋老虎”就是秋季的高温天气,在以往确实发生过秋季高温天气现象。但是因为现在预报的时效还太长,因此需要滚动关注。

    此外,李怡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指出,高温预报方面,我们有针对地做全国未来七天的高温中暑气象预报。从23日到28日,在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仍将持续极易中暑等级,而在江淮、江汉,江南大部高温中暑范围会不断缩减,强度也会减弱。到28日左右,川西东北部、浙江南部等地方有易中暑等级。未来七天,高温中暑有减弱趋势。

    “我们也提出了一些防御建议,提醒在易中暑区域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有利于降低热环境引发的热射病和溺水伤亡风险。”李怡说,在易中暑地区,尤其要提醒体质虚弱、有基础疾病人群,以及户外工作,或处于不通风的室内人员,积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尽可能避免热射病、溺水伤亡事件的发生。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目了然

    下一篇

    伊朗民航组织要求美国解除制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