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直击进博会:新能源车成主流 智能“黑科技”刷屏

    每日经济新闻 2020-11-07 13:51

    每经记者 黄辛旭    每经编辑 孙磊

    3D打印车身、创新概念轮胎、氢燃料电池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未来“轮子上的生活”将变成怎样? 或许可以从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汽车展区找到答案。

    11月5日,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汽车展区作为六大展区之一,许多汽车领域最新趋势和最前沿科技都在此亮相,所以备受关注。

    据了解,今年的汽车展区共计3万平方米,分设整车、汽车生产及零部件、汽车配套产品等主题。此次汽车展区共有30件新产品、新技术的“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以及“剧透”未来出行等。

    “进博会是一场国际性盛会,虽然疫情对整体经济环境和汽车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第二季度起,中国整体经济和汽车市场迅速回暖。我们看好中国的经济环境,对2021年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充满信心。”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车企积极布局智能电动

    在汽车整车展区,世界前七大整车集团悉数到场。

    通用汽车展出了科尔维特软顶敞篷车和一系列全新全尺寸SUV产品,包括凯迪拉克Escalade、GMC Yukon Denali、雪佛兰Suburban和Tahoe。面向未来,柏历提到了通用汽车的电气化布局。“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将一半以上的资源投入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领域。在中国,我们未来五年推出的新产品中40%以上是新能源车,这说明了我们投资电动车领域的决心和力度。” 柏历说。

    事实上,电动化也是车企们共谋的未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在大众汽车集团的展台,无论是奥迪、保时捷还是大众品牌都提到了自身的电动化布局。大众品牌展出了刚刚在深圳完成首秀的ID.4 CROZZ和ID.4X两款ID家族车型。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透露,到2023年,大众品牌将在中国市场推出8款ID.车型,形成覆盖各细分市场的ID.车型阵容。

    “未来五年,保时捷将在电气化和数字化方面投资150亿欧元。我们预计到2025年,保时捷售出的每2辆新车中就有1辆由电力驱动。”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严博禹也表示,保时捷将坚持向电气化转型。

    在此次进博会上,宝马携旗下BMW、BMW i、BMW M和MINI四大品牌共七个车型参展,全面展示了其持续的豪华产品攻势和最新的数字化成果。

    “我们非常荣幸能够第三次参加进博会。这是中国进一步开放的一个窗口。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进博会的召开意义非凡。中国是第一个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主要经济体。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中国业务才能快速恢复,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4%。”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表示,进博会是宝马展示产品的一个契机,特别是其最先进的数字化豪华体验,在参展的车型上几乎都有体现。

    除此之外,本届进博会上,几乎每个汽车品牌都带来了自家最新的纯电动量产车或概念车。如,本田带来了纯电动概念车型和“无限接近EV”的SPORT HYBRID e+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福特带来了纯电动MUSTANG MACH-E;现代汽车展出了全新电动概念车Prophecy。

    日韩车企深耕氢燃料

    纯电动车之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热度也在逐步攀升。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日韩车企在本次进博会上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较量。

    现代汽车带来了氢燃料电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和氢燃料电池车NEXO两款重要产品,而这也意味着其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两条腿”走路的决心。据了解,XCIENT Fuel Cell重卡共安装7个大型储氢罐,加满氢一次的续航里程约为400km。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丰田汽车在商用车领域推出了首辆本土研发的丰田品牌氢燃料电池商用车——FCEV柯斯达,该款车型将于2022年量产。此外,丰田还通过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向其他商用车厂商提供丰田氢燃料电池组件的形式,与北汽福田、亿华通、中国一汽等企业进行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整车厂商之外,汽车的产业链企业也在积极参与氢燃料的研发与布局。如,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米其林也展出了氢能源电池组。

    据了解,米其林去年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旗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佛吉亚合作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氢能源研发的新公司Symbio。米其林中国区总裁、首席执行官伟书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在进博会上我们还将首次展示出电堆包M,这是经过预先验证和预先组装的燃料电堆系统,实现更可靠的整车集成。”

    尽管日韩车企激战正酣,但氢燃料的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巨大挑战。据了解,这与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能源结构的改变有关,这也意味着氢燃料电池车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黑科技”刷屏

    值得关注的是,自本届进博会起,汽车展区增设了“智慧出行”专区,聚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慧座舱、车路协同等细分板块。这一展区集聚了博世、迪根特、伟巴斯特、小马智行、米其林等智慧出行细分领域企业。

    博世展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博世展台将展示在汽车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领域的新技术。 如,博世最新一代传感器产品组合可有效支持车辆实现车身周围环境的感知;用于重型商用车的多功能摄像头,为卡车提供专门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以及自动代客泊车解决方案。”

    米其林则推出了适合自动驾驶使用的轮胎——UPTIS免充气防刺扎轮胎系统。据了解,该轮毂组件消除了轮胎漏气和爆胎的风险,减少了更换轮胎次数和备胎生产的原材料使用,更适合自动驾驶场景的使用,记者了解到该轮胎计划最早于2024年广泛应用于乘用车。

    值得注意的是, “3D打印”也成了汽车展区的一大关键词。其中,总部位于美国的迪根特技术公司带来了3D打印超跑的底盘切割结构(1/4车)。据了解,其独立开发的软件系统可以将零部件的参数自动化设计,并通过3D打印,最后输入到打印系统中进行生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迪根特中国区总经理李冉告诉记者:“传统模式包括开发模具等内容往往需要9~12个月的时间,通过3D打印技术可将这一时间缩短到48个小时。同时,由于不需要再开发复杂的模具,成本可以得到大幅控制。”

    此外,记者在米其林VISION创新概念轮胎上也发现了3D打印技术。据了解,该款概念轮胎将具有免充气、互联、可3D打印、100%可循环等特性。“由于是3D打印技术,在重量上有一定的轻量化。而且它可以实现互联,并能适应天气变化来改变轮胎外在样式,该款轮胎预计会在2050年得到应用。”米其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10年内欲抢占10%市场份额 孚创曾红卫:数字化已经成为必选项

    下一篇

    每经14点丨华为正在西班牙参与3个5G主要试点计划;工信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将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且有一定增长空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