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行业最辉煌的时候,众多公司通过跨界并购迅速切入,迎来利润高速增长。但当潮水退去时,影视传媒的轻资产、高风险也极易让这些跨界公司难逃并购后遗症带来的业绩下滑风险。
每经记者 温梦华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在转型影视的第5个年头,当代东方(000673.SZ)变成了“*ST当代”。
不过,*ST当代并非个例,在交出2019年“成绩单”后,一些影视上市公司陆续被“披星戴月”。每经记者统计发现,在申万行业-传媒的170多家传媒上市公司中,从2018年到2020年5月23日,有12家传媒上市公司被冠以“ST”或“*ST”,其中包括*ST中南、*ST当代、*ST天娱在内的8家曾风光无限的明星公司均在2020年被实施“*ST”。
截至5月22日收盘,*ST当代报收1.26元/股,市值不足10亿元
在影视行业最辉煌的时候,众多公司通过跨界并购迅速切入,迎来利润高速增长。但当潮水退去时,影视传媒的轻资产、高风险也极易让这些跨界公司难逃并购后遗症带来的业绩下滑风险。
连续两年亏损超22亿元后,当代东方变成了“*ST当代”。
证券简称变更后,近日,*ST当代又发布了多条关于股票异常波动、控股股东股权被冻结的相关公告。
据*ST当代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厦门当代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代文化”)所持公司2970万股新增轮候冻结,占其所持股份的16.92%,占公司总股本的3.75%;一致行动人鹰潭市当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代集团”)所持公司1300万股新增轮候冻结,占其所持股份的15.22%,占公司总股本的1.64%。
近两年来,*ST当代背后的控股股东“当代系”所持股权频频被冻结。截至5月20日,*ST当代控股股东当代文化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轮候冻结股份数量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已超过80%,公司提示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每经记者注意到,在5月5日,*ST当代控股股东当代文化所持有的5486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申请执行人是太平洋证券,请求强制被执行人当代文化偿付4.93亿元及利息。5月6日,*ST当代跌停;自5月6日至5月22日,*ST当代股价跌幅达41%。截至5月22日收盘,*ST当代总市值不足10亿元。
2015年前身为大同水泥的*ST当代通过并购成功转型进入影视行业,在影视行业最好两年里也曾风光无限。但到了2018年,随着行业变化,*ST当代业绩出现断崖式下滑,随后并购后遗症、债务问题等也开始显示。
短短转型4年后,2018年、2019年*ST当代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亏损16.01亿元、6.12亿元;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1.2亿。业绩下滑,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同样不可避免的使得*ST当代债台高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报,*ST当代资产负债率高达105.35%。据*ST当代2019年12月公告显示,当代东方及子公司作为被告的诉讼、仲裁事项所涉及的金额合计为 9.03亿元;公司及子公司到期未清偿的银行贷款共计5.77亿元。
对于当下艰难度日的传媒股而言,被“披星戴月”的并非*ST当代一家公司。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超13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ST。而在申万行业-传媒的170多家传媒上市公司中,2018年至今共有12家传媒上市公司被冠以“ST”或“*ST”。其中,有8家均是在2020年被实施“*ST”。
每经记者注意到,在这8家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都是在影视行业火爆时跨界进入的公司。例如从水泥行业跨界到影视的当代东方、从玩具行业入局影视的鼎龙文化、从金属管件制造转型传媒行业的中南文化等。
参与了《我不是药神》的*ST中南,虽然在刚进入影视圈时,净利润一路迅速上涨,但是在2018年遇到文娱公司整体大跌后,2018年、2019年两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累计近40亿元。
而曾经靠着高杠杆激进并购一路高歌猛进的明星公司*ST天娱,如今也深陷泥沼。继2018年业绩暴雷巨亏超70亿元后,*ST天娱2019年再度大幅亏损。不断亏损的业绩,不仅让公司背后的一系列矛盾愈发凸显,而且还引发股东、管理层动荡,在背负着巨额债务、老业务萎缩和新业务无钱可投的“三座大山”中艰难前行。
数据显示,在影视并购潮最火热的2014年、2015年,中国传媒文化行业并购案数例从2103年69起迅速增长至2015年的173起,其中不乏一半属于跨界并购。
但对于这些跨界并购的公司而言,行业高潮时,自然看到的是辉煌多于隐患;当行业进入低谷时,激进并购带来的后遗症和风险就开始显现,甚至拖累公司业绩。2018年以来,不少跨界进入影视圈的上市公司大多都难逃业绩下滑、市值暴跌、债务缠身的结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