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疫情之下,2.36亿人的流动风险如何化解?

    每日经济新闻 2020-02-28 00:00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杨 欢    

    病毒肆虐,疫情拐点尚未到来。这场发端于2019年12月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恰逢春节,大规模、长距离的人口流动给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随着近期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人口开始大规模回流,病毒传播风险再度上升,防控压力可想而知。

    假设,没有这一来一回的大流动,或者规模有所降低,我们需要付出的经济社会成本又会是多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经历了快速增长,1982年为657万人,2015年达到2.47亿人,其后开始缓慢下降。2019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36亿人,70%以上是农民工,劳动年龄阶段就业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仍旧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每6个人当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的现实没有改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课题组近期针对疫情进行的连续追踪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大范围传播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同时,也暴露出多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薄弱环节。

    “流动人口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同步进行的结果,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而户籍制度又把他们的身份限制在农村,结果造成长期‘钟摆式’流动。建议今后进一步消除制度障碍,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工成为城市市民。”课题组负责人肖子华表示。

    疫情中心武汉

    节前人口流向省内外“七三开”

    先从源头说起。

    本次疫情最先发生在武汉市,目前全国范围内确诊的绝大多数病例均有武汉接触史,疫情的大范围扩散与人口流动密切相关。课题组认为,对武汉人口流动与相关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利于总结经验,做好今后的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

    2018年底,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108.1万人,约占湖北省常住人口总量的18.7%,流动人口超500万人,约占湖北省流动人口总量的40%。

    根据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武汉流入人口近70%来自湖北省内,从流入城市分布来看,来源地前5名分别是孝感、黄冈、荆州、仙桃和荆门。其中,占据流动人口30%以上的孝感和黄冈,也是本次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

    跨省流入武汉的人口主要来源地有重庆,河南的信阳、驻马店、商丘、南阳、周口,安徽的安庆、阜阳,江西的南昌、宜春,湖南的娄底、岳阳等。大量流入武汉市的外来人口春节期间返乡,导致疫情向省内外城市扩散。

    武汉流出人口也以省内流动为主,约占武汉总流出人口的60%。

    跨省流出人口中,约五成流向上海、北京、广东、海南、江苏等5个省份;跨省流出人口近五成流向上海、北京、海口、昆明、广州、重庆、深圳、天津等8个城市。

    总体上,东部地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武汉流出人口的主要聚集地。

    具体到本次疫情,根据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的短期人口迁移数据,1月10日至24日从武汉流出人口的69.25%流入湖北省内其他地区,孝感、黄冈居前两位,流出人口比例分别为13.08%、13.04%,其后是荆州(6.54%)、咸宁(5.01%)、鄂州(3.97%)。

    “从湖北省内疫情看,武汉人口的主要流向地与疫情发展高度相关。”课题组负责人肖子华表示,同一时期,武汉流出的人口中30.6%流向省外,与疫情较为严重的省份大致对应。

    全国流动“基本面”

    三大城市群聚集50%流动人口

    人口流动的数量和频率是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表现,流向哪里是“用脚投票”的结果。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流动人口总量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约占当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40%;

    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各省份流动人口数据,排在前5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和山东,约占当年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40%。

    作为疫情主要暴发区的湖北省,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排在全国第11位,数量超过90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3.5%。

    到2018年,湖北省流动人口数量排在全国第七位,数量超过120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4.3%。8年间,湖北流动人口增加了300多万。

    从流入相对规模来看,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和福建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均超过了30%,其中上海和北京超过了50%。

    从区域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

    东部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集中地,流动人口占比超过50%,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占比大体相似,在20%左右。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梯次转移,流动人口逐渐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不过,聚焦来看,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城市群仍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容纳了全国近50%的流动人口。同时,随着三大城市群聚集度进一步提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还在进一步增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课题组还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全国主要城市流动人口情况进行了排名。

    深圳是全国唯一一个流动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流动人口规模为1010.5万人,排名第一;上海紧随其后,流动人口规模为958.8万人;北京、广州分列三四位,流动人口规模分别为772.7万人、551.5万人。

    排在第五到第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成都、天津、武汉、杭州、温州和宁波。对应今年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情况来看,前5位变动不大,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后5位则有所变化,分别是东莞、苏州、杭州、郑州和佛山。武汉排在第11位。

    春节前的1月21日,是全国人口流出最集中的一天。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流动人口指某个时点或时期流动的人口,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迁移大数据,既包括常住流动人口,也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

    从总量上看,统计的50个城市占全国的比例达到61.54%。一般而言,春运前半程返乡人口流动量和返程人口流动量基本相似,人口流出规模大的城市返程复工后人口流入规模相应也大。

    聚焦复工复产

    五大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受困

    勾勒人口流动的“全景图”,既是为了更精准地防控,更是要有针对性地推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

    “ 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占全国经济份额已超过40%,三大区域企业的复工复产将直接决定我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肖子华表示,三大城市群流动人口集聚度高,产业发展对流动人口依赖性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将面临双重压力,需要采取特殊手段积极应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三大区域流动人口就业行业排名前5位及占比分别为批发零售业18.5%,住宿餐饮业11.6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0.33%,制造业28.43%,建筑业6.92%,合计75.79%。

    京津冀流动人口就业行业排名前5位及占比分别为批发零售业22.44%,住宿餐饮业15.3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3.68%,制造业12.58%,建筑业7.74%,合计占比71.82%;

    长三角流动人口就业行业排名前5位及占比分别为制造业33.84%,批发零售业16.45%,住宿餐饮业10.5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8.99%,建筑业7.4%,合计占比77.22%;

    珠三角流动人口就业行业排名前5位及占比分别为制造业38.36%,批发零售业18.1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8.81%,住宿餐饮业8.62%,建筑业4.15%,合计占比78.05%。

    整体而言,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在服务业占比最高,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占比最高。

    放大到全国范围来看,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5大行业:根据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批发零售业占24.33%,制造业占17.57%,住宿餐饮业占14.3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11.93%,建筑业占7.08%,合计占比75.17%。

    占比最高的前5大行业均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流动人口依赖性比较强,且跨省、跨区域流动的比例高,全面复产复工面临的实际困难比较大。

    同时,涉及老百姓日常吃、穿、住、用、行的基础性行业均有大量流动人口参与。

    监测调查数据显示,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中经商者占25.27%,其他商业、服务业服务员占15.7%,生产人员占11.23%,专业技术人员占10.36%,餐饮人员占8.95%,合计占71.51%。

    疫情导致流动人口返程复工困难对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和服务产生较大影响。

    课题组认为,由于这几类职业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较大,特别是商业服务、餐饮、居民生活等服务性行业需要人员的跨区域流动及人群聚集效应,短期来看为避免疫情的扩展,流动人口难以大范围复工。

    而关系国计民生的交通运输、快递、保洁、保安、快递等职业,流动人口在整个行业所占的比例虽然也较高,但总规模不大,不需要大规模聚集,这部分流动人口预期可以尽快复工。

    保护流动人口

    减少制度问题造成的大规模流动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眼下,各地正在想方设法地引人回流。

    课题组认为,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由于在流入地的工作、生活环境较差且缺乏社会保障及社会支持,是一个易受传染病等风险威胁的群体。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疫情的防控,切断传播的途径和链条,保护好流动人口的健康。

    一个佐证是,根据《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年26.04%的流动人口出现过腹泻、发热、皮疹、结膜红肿及黄疸中至少一种传染性病症状。

    更为现实的问题在于,流动人口目前关注的多是打工挣钱、孩子教育等问题,健康还不是他们最重要的需求,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很容易忽视疾病的传播。

    肖子华表示,“这次疫情暴发以来,可以看出多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一些薄弱环节,从中我们也吸取了一些教训,需要尽快改进和完善。”

    比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加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尽可能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探索建立地区和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流动人口疾病传播的预警机制,特别是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等等,都需要尽快提上日程。

    而根本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减少因制度问题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

    大家知道,流动人口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同步进行的结果,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而户籍制度又把他们的身份限制在农村,结果造成长期“钟摆式”流动。

    为此,应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等化,尽快让流动人口成为城市新市民,逐步减少阶段性大规模“钟摆式”流动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一线抗疫人

    下一篇

    钟南山院士昨日回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热点:有信心在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要预防国外疫情输入国内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