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内陆开放“合唱”:新开放观下的成都 向世界张开怀抱

    每日经济新闻 2018-11-05 22:49

    6日,成都将借进博会这一平台举行专场活动,重点发布对外开放系列政策,向世界展示中国西部地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进展与亮点。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王可然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进博会的举行,展现出中国扩大开放、维护自由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将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打造一个新平台,为全球贸易发展增添动力。

    作为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的发展成就,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未来几天,将有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在此“买全球”。

    开放是一首“大合唱”。从重要窗口到重要门户,从大通道到桥头堡,从昔日的开放末梢到如今的开放新前沿,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迎头赶上,渐入佳境。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他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内陆开放”,作为四川“主干”的成都明确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方向和目标。在今年6月举行的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表示将以“合唱”的思维搞开放,主动从“依靠自身资源条件搞开放”转变为“以新开放观服务全省跨越发展、服务西部大开发”,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在开放发展中引领崛起、在辐射区域中协作共赢。

    6日,成都将借进博会这一平台举行专场活动,重点发布对外开放系列政策,向世界展示中国西部地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进展与亮点。

    成都夜景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 缩影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在开放条件下取得了巨大成就,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成都这座内陆城市的变化,正是中国开放的一个缩影。

    首先是不断扩大开放带来的城市极核功能的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1978年的386倍和194倍,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近20年增长20倍。2017年,成都经济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其次是门户功能的提升——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成都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人数近10年增长10倍,成为内地领馆第三城,实现从半封闭内陆腹地到全方位开放高地的历史性跨越。

    还有服务功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1978年的985倍和463倍,规模以上商务服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分别达429家和500家,目前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285家,是中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区域总部最密集的城市。

    应该看到,40年对外开放,推动成都实现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跨越,区域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为服务国家开放全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基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都的快速崛起,离不开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历史上,天府虽为四塞之地,却是塞而不闭,从来都以开放之姿,积极拥抱世界。

    早在商周时代,“蜀身毒道”就让蜀地文明与南亚文明相互交融,多元文化、多国族群从东南西北汇聚成都,共同推动古蜀文明崛起。自“移秦民万家入蜀”以来,九次大移民更是赋予了成都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从成都出发的商队,穿越戈壁沙漠、跨过绿洲草原,推动蜀锦北去、茶叶西行,换回了棉花、羊毛等外域物产,在互利互惠的公平贸易中实现了丝绸之路的长期繁荣。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不仅为成都贯通“茶马古道”“金牛栈道”这样的国际交流、区域合作的康庄大道提供了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座内陆城市能够首创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

    进入新时代,成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兼收并蓄、以开放的文化引领发展。积极把握开放机遇、不断提升开放能力,成都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与世界各国的城市、企业和投资者、旅行者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努力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3 机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这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中国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了成都发展的势与场,为成都迈向世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一方面,“一带一路”打破了“沿海-内陆”开放模式,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成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在新时代肩负起建设承东启西、联通欧亚的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重大使命。

    同时,使成都由“拼船出海”变为“驾船出海”——和改革开放初期,通过与沿海地区合作借道而行不同的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成都以国家级天府新区、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平台为支撑,扩大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口岸平台服务半径,增强国别园区等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强化“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交往中心等交往窗口作用,形成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合作平台。

    更重要的是,成都不仅“辐射西部”,“一带一路”建设贯穿欧亚大陆,辐射总人口超过44亿,经济总量超过21万亿美元。“成都制造、成都创造、成都服务、成都消费”与沿线国家旺盛需求和广阔市场相衔接,正持续成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最具潜力的合作纽带。

    4 雄心

    去年4月,成都首次提出要树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更全面,就是推进城市、产业、企业和人才的全面开放,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更深入,就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更务实,就是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务实开放体制,不断把双向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前行方向。

    一个直观的变化在于“蜀道”愈发高效畅达。目前,成都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达到112条,位居中西部第一;国际班列已联通22个境外城市、14个境内城市,其中,今年1~10月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100列,同比增长71.1%。

    不断完善的国际通道网络,也为成都乃至西部企业运用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依托。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3517.4亿元,增长26.7%,高于全国16.8个百分点。

    “当今时代,谁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谁就能占据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节点位置,就可能成为世界城市。”在6月举行的对外开放大会上,成都旗帜鲜明地表示,要高水平规划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全面提升在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必须树立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坐标,建设泛欧泛亚、向西向南开放的全球城市网络节点,成为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的重要枢纽。”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深知,必须提高开放的站位和境界,按照四川省委构建“一干多支”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主动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开放需求提供共享平台和专业服务,带动区域发展“水涨船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落户已达285家 世界500强为何纷纷相中成都

    下一篇

    外媒频频关注 天府文化走向世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