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9万亿 不良贷款率升至1.9%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19 22:22

    6月19日,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5月末不良率较一季度末有所上升,后者为1.75%。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图片来源:摄图网

    眼看着“银行苦日子快要熬到头了”,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最新数据公布或许让人陷入迷茫。

    6月19日,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9%。5月末不良率较一季度末有所上升,后者为1.75%。

    回溯去年一季末以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变化,大型商业银行不良率逐季持续下降,至2018年一季度末,该项已降至1.50%。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变动整体也表现较为乐观。也正因此,“银行苦日子快要结束了”的声音逐渐响亮起来。

    从整个银行业来看,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率却有所上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获悉,监管部门要求各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之中。贷款分类要求趋严。这或许是不良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不良余额较一季末增加

    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一季度末多约0.13万亿元,对比历史增幅来看,一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比2017年末多约0.069万亿元,2017年末不良余额比上季度多0.035万亿元。

    监管部门对贷款分类要求趋严的直接结果就是不良贷款率上升,不良贷款余额随之增加。

    2017年财政部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22号准则》)。《22号准则》将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要求考虑金融资产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情况,从而更加及时、足额地计提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便于揭示和防控金融资产信用风险。《22号准则》指出,无论企业采用何种方式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通常情况下,如果逾期超过30日,则表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增加。业内人士指出,在新准则下,逾期30天,资产则划入第二阶段,需要增加拨备计提。

    按照监管部门对贷款分类的新要求,逾期90天以上贷款至少计入次级贷款,如此便为不良贷款。

    《22号准则》规定,对于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的生效日期保持一致,以免出现境内外报表适用准则差异。

    对于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对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对于条件具备、有意愿和有能力提前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企业,鼓励其提前施行新准则。

    按照《22号准则》和监管部门对贷款分类趋严的要求,不少银行先前计入关注类贷款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需要计入至少次级贷款,不良贷款因之增加。

    交银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也分析指出,不良率上升主要由于不良认定标准趋严,带来不良贷款余额规模的增长,但只是对显性不良的进一步确认,并不意味着行业资产质量恶化,且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不良率和不良前瞻性指标改善较为明显。

    分析到这里便可发现,不良率上升与“银行苦日子快要结束了”的矛盾表象中双方,在深层次上其实趋于一致。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不良率上升,但事实上并非资产质量恶化。反倒因“推动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腾出信贷空间更好支持经济发展”而更加轻装上阵。

    农商行应对资产质量风险压力上升

    不良率上升的同时,贷款损失准备进一步增加。5月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5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多0.11万亿元。

    财政部发布的《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指出,如果按照标准法计算潜在风险估计值,标准风险系数暂定为:正常类1.5%,关注类3%,次级类30%,可疑类60%,损失类100%。

    人民银行更早前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也就是说,此前部分定为关注类的贷款,按照监管规定,在计入不良贷款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最低比例相对大幅提升。当然,不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都远超监管最低要求,但对于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较低,而分类又相对宽松的银行,则因此需要加大计提比例。此外,因还受熨平不同年度利润波动的职能等多种因素影响,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并非随不良率变动对应呈现相当规模的变动。

    以工行为例,今年第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1.54%,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这与国有四大行此前对贷款分类普遍较为严格有关,贷款分类监管要求趋严对国有四大行基本不影响。

    虽然不良率下降,但工行拨备覆盖率比上年末提高20.44个百分点至174.51%。拨备覆盖率提升通常对应着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提升。这也体现出不良率变动与拨备覆盖率变动并非始终保持同步。中国银行同样如此,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

    而且前后对比发现,城商行、农商行第一季度末拨备覆盖率相对2017年末均有下降,虽然各自不良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农商行,今年第一季度末不良率已达3.26%。尽管不良率相对上升并不意味着资产质量必然恶化,但结合拨备覆盖率下降来看,一定程度上这也体现出农商行整体上应对资产质量风险的压力有所上升。

    有的银行不良率下降但拨备覆盖率提升,而有的银行不良率增加但拨备覆盖率下降,可见大行与中小银行面临的资产质量风险压力在走向分化。武雯指出,考虑到由于仍有部分银行需要补齐缺口,预计二季度末行业不良贷款率仍有上升的压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蓝晓科技签4.68亿元订单 “代工”建3000吨/年碳酸锂生产线

    下一篇

    视频 丨马中骏:合作剧走出去 可能比电影更快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