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的价格走势,宁吉喆表示:“将密切关注CPI、PPI及其走势,相机抉择,精准调控,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冯 彪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每经记者 冯 彪 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每经编辑 王可然
“去年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超额完成任务,今年去产能绝不能松懈,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3月6日,在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这样表示。
2016年钢铁产能退出超过6500万吨,如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再去掉5000万吨钢铁产能的目标得以实现,宁吉喆表示,这将使钢铁的产能利用率回到80%,在市场经济下也是正常水平。
另外,在去年去产能的背景下,钢铁、煤炭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也是去年9月PPI同比由负转正后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今年的价格走势,宁吉喆表示:“将密切关注CPI、PPI及其走势,相机抉择,精准调控,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去年去产能安置职工超72万
2016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成效显著。钢铁和煤炭产能化解工作均超额完成。对此,宁吉喆也表示,像“地条钢”这种落后产能,已经得到了极大抑制。
在去产能的同时,企业营利水平有所好转。在3月5日下午举行的民盟5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玉红就介绍说:“陕西省的煤炭去产能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去年关停了那么多煤矿,我们的煤矿产业不但没有下滑,反而盈利了30个亿。”
在去产能之初,社会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职工安置问题。宁吉喆介绍,去年安置职工达到了72.6万人。
去年2月份,国务院出台的钢铁和煤炭化解过剩产能指导意见显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两三年化解产能的任务依然很重。
政府工作报告规定今年化解产能的目标是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字,钢铁整个产能也就是11亿吨,中国的钢铁表观消费量一年8亿吨,产能利用率70%多。去年已经去了6500万吨,今年再去5000万吨,所以产能利用率算大账就达到80%了。这一产能利用水平在市场经济下也是正常水平。”宁吉喆说。
中钢协副会长迟京东也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化解1亿至1.5亿吨钢铁产能,能够保证行业产能利用率恢复到80%左右,这样能够使供求关系趋于合理,也使企业恢复到正常生产经营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去产能工作将延伸到煤电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5000万千瓦也是一个很大的数据。英国、法国全国电力装机也就是7000万、8000万千瓦。”宁吉喆表示。
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受去年化解产能的影响,钢铁煤炭价格也经历了由跌转升,甚至大幅上涨的局面。去年为稳住煤炭价格,国家发改委还多次召集会议保障煤炭供给。
价格上升反映到PPI同比上,便是去年9月份结束54个月的负增长转为上升,此后数月,PPI同比涨势较快,今年1月登上6.9%的高位。
宁吉喆表示,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即所谓的“三黑一色”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PPI上涨的贡献达到80%,去年9月份以来,煤炭、钢铁市场供求关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价格触底回升。
在工业产品价格回升的同时,市场也有对中国经济出现通胀的担忧。对此,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增6.9%,确实上涨幅度大一些,但总体上看,仍然是正常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预提出的CPI涨幅预期目标为3%左右。宁吉喆表示,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其中包括我国主要农产品连年丰收,工业消费品总体供大于求,国内市场供求是基本平衡的,是我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对于今年价格走势,渣打银行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很多消费品的产量还是过剩的,价格传导的定价权力有限。现在虽然价格回升,但尚未恢复到前几年的高位。今年钢铁煤炭行业合理调节产量,也没有价格大幅向上的基础。”
另外,宁吉喆也表示,国际上一些大宗商品特别是油价的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输入性涨价的压力有可能加大。
“目前在全部商品和服务价格中,由市场决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比例已经达到97%左右。我们将密切关注CPI、PPI及其走势,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发改委将在整个价格改革中,通过方案的设计、政策的调控、市场的监管等,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不受影响。”宁吉喆说。
去产能
去年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超额完成任务,今年去产能绝不能松懈,还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去产能后,将使钢铁产能利用率回到80%。
控物价
目前在全部商品和服务价格中,由市场决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比例已达97%左右。我们将密切关注CPI、PPI及其走势,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