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器人产业需求“换挡”长线投资考验资本耐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16-10-24 23:59

    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正以连续5年35%的平均增长速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目前机器人产业已走过产业“萌芽”期,步入需求“换挡”期,开始逐渐和AI(人工智能)融合,渗透到生产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相关投资概念被“热炒”的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对投资进行了“冷思考”。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张虹蕾    

    ◎每经实习记者 张虹蕾

    比尔·盖茨曾说,21世纪是机器人的时代。多年来,寄托着人们“变革世界”期望的机器人行业一直受到资本追捧,但早已被贴上“炒概念、泡沫、热潮将退”标签的中国机器人产业仍然艰难前行。

    2016年世界机器人大会10月21日~25日在北京举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从研发、产业、投资、市场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感受着机器人“热潮”中的资本生态。

    一边是企业吐槽“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回报率低”,另一边是专家大呼“技术空心化、产业低端化”。而资本方却是一轮接一轮地进入,热情不减,资本与机器人产业可谓相爱相杀,是“如虎添翼”还是“拔苗助长”?随着产业走出野蛮生长期,长线投资成为机器人行业的投资主线,这也考验着资本的耐心。

    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正以连续5年每年35%的平均速度增长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千亿量级的机器人市场蛋糕正在等待资本掘金,但产业对资本却显得并不友好。

    10月21日~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获悉,机器人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回报率低的特点,如何让资本和产业双向顺利对接,是业内十分关注的问题。

    目前机器人产业已走过产业“萌芽”期,步入需求“换挡”期,开始逐渐和AI(人工智能)融合,渗透到生产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相关投资概念被“热炒”的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对投资进行了“冷思考”。

    “不要用互联网、手机行业的角度看机器人产业的问题,在时间和资源上不能太心急。”一位业内人士呼吁。据Gartner发布的2016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智能机器人距稳定应用仍需5~10年。

    距稳定应用仍需5~10年

    在此次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4万平方米展区、150家中外企业、多场主题论坛中感受着机器人产业的热潮。

    据Trend Force旗下拓墣产研预估,2016年中国大陆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可达9.5万台,年增26.7%。2017年市场需求有望达到12万台。

    在产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机器人的需求也步入“换挡”期,除了工业方面,消费型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也开始萌发。据《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记者在会场展览区发现,此次展览也涌现出诸如美女机器人、家庭娱乐概念机器人等,但这类机器人大部分的功能只局限于点头、拍手等简单动作,和消费者们想象的“智能陪伴”存在较大差异。

    医疗投资人士李敏(化名)告诉记者,此次来参加大会瞄准的目标是陪伴性机器人,自己对此寄予厚望,希望能寻找到真正达到情感陪伴的项目,进行投资和合作。但她感叹称,“虽然看了很多,但是和想象依然有所差距,很难找到合适的。”

    据Gartner发布的2016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智能机器人距稳定应用仍需5~10年。

    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Zvi Shiller称,目前机器人产业的确有很多目标,一是要为实际问题提供机器人解决方案,例如做好和人的协调性,帮助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缓解痛苦,二是扩充机器人在消费领域的运用,三是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

    Zvi Shiller进一步补充说,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储备多,要求复杂,很可能出现10次尝试9次失败的状况。

    “机器人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回报率低的特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长赵杰在大会现场直言。

    面临巨大市场蛋糕和行业需求的“换挡”,怎样实现资本对接显然备受关注。

    业内提醒资本要有耐心

    尽管投资界对于机器人发展预期比较乐观,但业界对资本却并不客气。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系主任陈卫东提醒,“短视”的盈利观念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是一种阻力,如今机器人行业日趋成熟,如果能看到投资者除了金钱带来额外的市场社会资源,对产业发展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助力。

    在Zvi Shiller看来,有些投资者热衷于关注类似孵化器的小型企业,依靠短期投资获取利益,但显然这种投资方式还不匹配机器人市场。Zvi Shiller表示,机器人需要长时间的资金研发,考虑到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带来的回报也可能会比预期低,这时候投资者的耐心和长线投资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学术和资本实现双向嫁接,才能形成长效的IP成长。”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煜认为,目前希望用“短、平、快”的方式看到机器人的发展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不要用互联网、手机通讯角度看机器人产业的问题,在时间和资源上不能太心急。”王煜进一步强调,机器人产业从产品到市场延伸和普通行业大不相同,还涉及到传感器、驱动、通信等范畴。

    汉德工业促进资本董事总经理孙正从投资人的角度表示,“早期投资不是研究几年后怎么去套现,而是潜心去研发技术产品。”他说,任何一个工具带来的应该是如虎添翼而不是拔苗助长,投资人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先帮助行业实现商业化,然后再在社会去寻找应用点。

    谈及未来,深圳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张启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只有提前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资本的对接,“需求吻合”是第一步,否则长线投资的效果也有待考证。他也表示,对于投资方向也要有一定程度的区分,更多的应该倾斜在应用研发而不是集中在理论研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双11走到第8年 是时候来些改变了

    下一篇

    资本热情吹大“泡沫”机器人产业投资需拒绝浮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