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刚起步、技术空心化、产业低端化的现状,资本方的一哄而上也使行业发展面临着泡沫化的风险。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李少婷
◎每经实习记者 李少婷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李小雪在10月23日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与资本市场论坛”中指出,近三年,涉及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多,目前大约有百家左右,组成资本市场上重要的行业板块。
资本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刚起步、技术空心化、产业低端化的现状,资本方的一哄而上也使行业发展面临着泡沫化的风险。
机器人产业如何投资方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汉德资本集团主席蔡洪平近些年的投资集中在机器人领域,他认为企业收购需要抓住核心点,“买那些能雪中送炭的东西”。
近百家上市公司涉足
“连我也很奇怪,这个热潮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启的。”天夏集团董事长夏建统在10月23日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与资本市场论坛”的论坛上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想要解答夏建统的疑问,或许要追溯到2013年,谷歌在这一年一口气买下8家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引起资本界关注。
此后两年间,涉足机器人行业已经成为潮流,中国资本市场上也不时传出企业大手笔并购的案例。体量最大的当属今年5月美的集团向德国库卡集团股东发起的收购要约,该项收购金额最高可达40亿欧元,目前已获得德国政府同意。
“上市公司在地方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牵头建立机器人产业园区方兴未艾,正在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李小雪介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已经超过30个,另外,由上市公司牵头组建或参与的机器人产业投资、并购基金也在增多。
“炒概念”是个老问题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霍达在会上分享了一则趣事。从未接触过机器人行业的他想在论坛开始前了解下机器人概念,于是找到在证券机构工作的朋友,但一番讨论后,概念没了解清楚,却被推荐了几只股票。
会场上笑声一片。机器人概念的火热已经到了不需要了解行业就可投资的程度,对于“炒概念”这一老问题,与会嘉宾或多或少都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夏建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资本市场“炒概念”是个难解的问题,除非改变股民的投资逻辑。蔡洪平听到“炒概念”也连连摆手,称这个问题无解。
机器人概念到底有多火?记者通过choice金融终端在“研究报告”下通过标题检索带有关键词“机器人”的研究报告,检索结果显示,相关研报最早出现在2008年,迄今共收录844篇,而研报数量从2014年开始猛然提高,2014至今的相关研报共计779篇,占到总数的92.3%。
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50人论坛副秘书长杨琨评价称,这一产业是“想象比现实美好”。杨琨介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面临“技术空心化、应用低端化、布局同质化”的风险,而周期长、投入大、回报慢的特点,也使机器人投资不可能与互联网投资同日而语。
“概念失焦”也是“炒概念”带来的一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认为,很多人并没有区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机器”,而两个概念之间,一个“人”字的差距很遥远。
在“炒概念”问题上,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长期投资者达成了成共识,“这个行业需要安定。”屹唐资本负责人唐雪峰在论坛上总结。
产业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热钱涌入,却面临着不知向何处去的难题。杨琨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目前中国的投资模式并不适合机器人产业投资”。然而,行业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推动,投资逻辑成为重点。
夏建统则援引麦肯锡的预测,即“标普500强企业的75%在10年内会消失”,他认为这将带来巨大的商机,但如果方向不对,或许将引发“又一次泡沫”。
汉德资本今年6月以约1.5亿欧元收购了机械手臂前段设备供应商Gimatic,蔡洪平近几年的投资领域也集中在机器人领域,他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认为发展的难点就是投资的重点。
蔡洪平分析,我国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因并不掌握核心技术,产业的毛利还很低,目前中国企业主要生产“机械臂”。企业买机器人公司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抓住核心点,“买那些能雪中送炭的东西”。
“需要安静,聚精会神,找准难点,需要钱的时候咱们跟上去,不要浮躁,不要炒作,相信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蔡洪平表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