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长庆油田2015年油气当量产量全国第一 同比微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1-07 23:04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仅是大庆油田,我国开发较早的胜利、辽河等油田,开采峰值均已过去,逐步进入开发中晚期,出现含水率占比上升(综合含水率大多超过85%甚至达90%)、稳产难度大等情况,再加上低油价的冲击,这些油田整体产量未来将逐步递减,我国面临的原油自给压力也原来越大。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师烨东    

    每经记者 师烨东

    在保持了13年4000万吨原油产量之后,此前我国最大油田大庆油田2015年实现产油3838万吨,比年初计划产油量降低约12万吨。

    大庆油田的减产并非个例。通观2015年,在低油价及资源量递减的冲击下,我国的老油田油气产量都出现了下降或增速放缓。通过技术突破实现稳产的长庆油田2015年油气当量产量仍然保持第一,不过其产量同样较2014年微跌。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永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仅是大庆油田,我国开发较早的胜利、辽河等油田,开采峰值均已过去,逐步进入开发中晚期,出现含水率占比上升(综合含水率大多超过85%甚至达90%)、稳产难度大等情况,再加上低油价的冲击,这些油田整体产量未来将逐步递减,我国面临的原油自给压力也原来越大。

    陆上油田产量趋缓

    大庆油田曾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1960年开始开发,半个多世纪以来,累计生产原油超过22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总产量的40%以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庆油田年产原油产量曾保持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2003年至2014年,又连续12年稳产4000万吨/年。

    低油价及油田的资源压力,使得大庆油田在2015年初宣布将减产150万吨。

    截至去年末,大庆油田2015年全年生产原油3838.6万吨、天然气35.3亿立方米,其原油产量仍然较年初计划有所减少。

    中宇资讯分析师伊晓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大庆油田计划减产,应该是受资源与技术的双重限制。"大庆油田目前石油资源储量日益减少,油田含水率增加,开采原油难度加大,为维持年产量稳定,油田需开发新的开采技术,这样势必会造成开采成本增加,油田经济效益下滑,当下滑到一定数值时,油田必须减少产量,否则将面临亏损。"

    实际上,不仅是大庆油田,国内一批较老的大油田,目前都面临开采瓶颈,不少油田由于资源逐渐减少与开采难度提升,稳产难度已越来越大,而我国陆上五大油田的油气产量就能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国内油气自给压力也越来越大。

    国内另一大油田胜利油田2014年生产原油2787万吨,尽管其当前还未公布2015年产量,但是在2015年年初,油田曾确定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是生产原油2746万吨,较2014年微跌。

    张永浩认为,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中国服役较早的主力油田,目前都面临着储量下降、剩余储量开采难度加大、操作成本增加导致生产利润下降的现状,未来这些油田整体产量逐步倾向于递减。

    长庆油田产量再次夺魁

    在几大油田里,长庆油田的表现算是"一枝独秀"。长庆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通过技术改善实现了产量的飞跃,2015年其油气产量当量为5480万吨,自2014年后再次成为全国最大油田。

    从1970年开始建设,到年油气当量产量突破1000万吨,长庆油田用了33年;而从2003年到2007年,长庆油田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实现了年产量从1000万吨到2000万吨的大跨越。随后长庆油田年产量扶摇直上,直至2014年超过大庆油田成为国内最大油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长庆油田产量的飞增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该区域此前曾被国外能源咨询公司判定为边际油气田,没有商业开发价值,中石油则通过多年科技攻关,在压裂、注水、水平井开发等一系列主体技术的突破之后,长庆油田油井单井日产油从2吨上升6-8吨,气田单井产气量较直井增加3-5倍,长庆油田从"多井低产"迈进"少井高产"时代。

    长庆油田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大幅度提升了油气田开发效益,还对成本控制产生了革命性作用。"井下节流技术的发明应用,长庆油田单井地面投资由400万元降至150万元,气田整体地面投资比开发初期下降了50%,从而大幅提升了油田采油的经济效益。这也是长庆油田有能力大幅增产的重要原因。"上述工作人员说道。

    2015年5月,中石油宣布,长庆油田在陕北姬塬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不过,张永浩认为,致密油田开采难度远超常规油气,在当前低油价及新的技术突破之前,新安边致密油田或许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新增产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GDP竞速赛”淡化 多地下调2016年增长目标

    下一篇

    货币宽松预期升温 专家预计月底“双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