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盛松成详解“高利率” 市政债或为“硬化”软约束

    每经网 2014-06-05 08:40

    每经编辑 陈小雨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面对新一轮的降准、降息的呼声,央行不再沉默。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近日在媒体撰文称,实物资本供给有限而投资需求相对无限、货币供给有限而货币需求相对无限,这两对供需矛盾从根本上导致了我国目前高利率与高货币余额并存的局面。有业内人士表示,单纯依靠金融手段很难改变经济结构固有的问题,政府也正在加强地方举债的约束力。

    三大投资拉高利率水平

    盛松成阐释,投资需求的相对无限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因此融资平台与国企投资软约束是高利率的根源。非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广泛存在于日益市场化的资金市场,投资的利率敏感性较低推高了整体利率水平。

    “我国的投资很大一部分是利率不敏感的地方政府投资、房地产投资、国有企业投资,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软约束,受利率影响较小。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投资需求几乎无穷大,投资需求并不随利率上升而下降,相反,旺盛的投融资需求促使利率不断上升。”盛松成认为。

    一位市场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正因为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不论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利率市场化,依靠单纯的金融手段都很难改变经济结构固有的问题,资金仍难以通过市场化的定价来得到合理的配置。

    盛松成呼吁,“财政、金融部门需共同努力,改变高利率与高货币余额并存的局面。”要改变预算软约束,改变倚重投资的发展模式。“虽然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但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比如发展直接融资、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疏通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等。”

    地方政府发债将提高透明度

    事实上,财政领域的改革正在推进之中。今年5月21日,财政部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试点省份进一步扩容到10个,与以往相比,在还本付息方式,债券期限,评级要求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盛松成认为,要改变“GDP竞赛”的地方政府考核模式,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考核体系,抑制地方经济中持续存在的“投资饥渴”。其次,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边界,加大税制改革力度,阻断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政府投资的因果联系。“可以看到,政府正在为加强地方举债的约束力而努力。”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称,随着市政债取代平台债务,地方政府借贷活动的透明度将会提高,同时,直接举债计划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责任,这将使其更加审慎地对待投资与借贷行为。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在一个论坛上表示,“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是无法硬化的”是一个过分悲观的假设。从国际国内的经验来看,通过引入债券市场和一系列配套改革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是完全可能的。

    “长期来看,地方债应该占到地方政府资本性项目融资来源的50%以上。除了增加透明度之外,这个新体制还将降低地方政府面临的期限错配的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从而降低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马骏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涨停板敢死队显露新动向 转战计算机等三大领域

    下一篇

    科伦药业举行公开致歉会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