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中国经济维持在7%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发展速度还是处于前列。因而,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所谓的“硬着陆”风险。经济增长慢下来,也是一揽子改革的结果。
每经编辑 张敬伟
◎张敬伟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一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4%创20个季度来新低,但高于预期,较2013年四季度7.7%的增长率有所放缓。
这一数据符合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演讲中所讲的“7.5%左右”的“合理区间”。更宏观而言,此番中国经济下行属于主动调结构。
一是决策层调整发展思路,改变政绩考核模式。去年底,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考核地方干部不搞GDP排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时代过去了。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纷纷调低经济增幅。政策导向下,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下降,符合政治逻辑。二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需要消化,经济转型期也需要经济放慢速度。三是经济增长有周期性,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一直高增长,中国经济“慢下来”符合经济学规律。
即使中国经济维持在7%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发展速度还是处于前列。因而,中国经济并不存在所谓的“硬着陆”风险。
经济增长慢下来,也是一揽子改革的结果。最直接的,就是挤压了楼市泡沫,在中央不再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措施后,市场配置的杠杆搅动楼市一池春水。楼市出现全局性的疲软态势,不仅没有“小阳春”反而充满料峭春寒。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和楼市逆转的异象未必是好消息,但由于各地政府、银行和开发商无节制搞开发的冲动被遏止,楼市拉动经济增长的负面催化效应降低,而且有助于控制新的地方债产生和避免银行呆账积累。挤压楼市泡沫,去除经济增长的地产兴奋剂,经济增长属于“健康下降”。
中国加大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步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外汇干预逐步退出,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已成常态。在此情势下,人民币对美元呈现下跌趋势,阻止了国际热钱涌入中国套利的风险,当然也让一些热钱逃离中国市场。扩大金融开放力度,对接全球规则,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是迫在眉睫的改革。改革会让经济增长产生波动。从长远观之,却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暂时的经济增幅下降,是改革的代价。
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危中有机。中国经济发展,不是追求纯粹的高增长速度,而是又好又快,质量并举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带给民生可感受的小康社会的福祉。
可是,一季度经济数据呈现出来的风险因素也应充分警惕,中国广义货币供应低于预期,信贷放缓若无改善,经济减速还会形成惯性。一季度出口形势也不乐观,出口下降超过6%,出口引擎动力不足。PPI连续25个月负增长,产能压力不容忽视。3月份的汇丰PMI创8个月来新低,制造业依然不景气。
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各地也有重回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各级执行面还不适应深化改革节奏。对于中央出台的“微刺激”还有扩大为重刺激的欲望。
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地政府能否淡定下来却值得观察。
走老路,走不出GDP崇拜,才是中国经济的真正危机。
(本文作者为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