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发自成都
每经记者 谢振宇 发自成都
因茅台酒出名,并且作为酱酒主产区的贵州仁怀,正寄望通过对酒业的整合谋变当地酒业的转型。
昨日(3月27日),仁怀市政府在成都发布仁怀茅台酱酒产区发展战略,提出“茅台酱酒产区集团化、规范化发展”的战略。发布会上,仁怀市将以贵州省仁怀市酱香酒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怀酱酒公司)为平台,整合当地酒企推出首款依托“仁怀酱香酒”品牌下的白酒产品。
据了解,虽有一家独大的茅台集团,但仁怀茅台镇还有许多以基酒销售为主的中小酒企,如今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不少中小酒企面临销售困境,因此如今由仁怀政府出面进行整合。
昨日,仁怀副市长喻阳洪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仁怀地方酒企规模上都较小,因此,需要多种模式、方式走出来,目前主要是通过抱团、整合的方式。
整合当地十余家酒企/
3月27日上午,“中国酒都——贵州仁怀茅台酱酒产区发展战略发布会”在成都举行。会上,仁怀市提出“茅台镇酱香酒产业集团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战略”,并正式启动“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
仁怀市市委书记罗其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通过此种模式,希望把仁怀地方酒业进而推向全国市场。
同时,整合当地酱酒企业的“茅台镇壹万零壹窖生态酿酒联盟”也宣布成立,并对在“仁怀酱香酒”平台下的首款产品进行招商。
主导该款酒的平台是成立不久的仁怀酱酒公司。据悉,仁怀酱酒公司于2012年成立,目前推出产品,意味着其正式开始运作。
仁怀酱酒公司一位人士表示,公司为仁怀政府全资公司,此次推出新品牌酒,是整合了当地十余家规模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公司负责品牌运作。
从产品的定位上,依托“仁怀酱香酒”品牌下的该款酒主要定位为中低端产品。
据悉,去年10月,“仁怀酱香酒”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如今缘何宣告正式启动 “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进而以此进行品牌、产品运作,背后有着怎样的考虑?
昨日,喻阳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外界往往知道“茅台”而不知道仁怀,仁怀酱酒的总体品牌太弱,因此对酱酒品牌的总体塑造有助于仁怀酱酒走出去,因此由政府出面推动“抱团出去”。
摆脱对基酒销售的依赖/
对于推动“仁怀酱香酒”整体运作的原因,喻阳洪表示,前些年,当地酱香酒酒企以基酒销售为主。但到2013年,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导致当地基酒销售遇困,酒企需要开拓新的销售模式。
据了解,虽然茅台集团作为当地酒业发展的龙头,但长期以来,除了前者的一家独大外,仁怀一直缺乏更多的知名酒企品牌,当地多达数百家的中小酒企往往以销售基酒谋生。
2012年下半年以来,白酒市场形势的变化,仁怀茅台镇原以基酒销售为主的模式受到考验。去年8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深入茅台镇进行采访,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中小酒企基酒销售明显遇挫,一些小酒企选择停产,甚至有企业开始转而租赁或出售窖池等资产,当地酒业发展开始遇阻。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仁怀完成规模以上白酒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8%。而2012年的同期数据为,规模白酒工业增加值275.3亿元,同比增长32%;规模白酒工业总产值308.3亿元,同比增长31.5%。
前述仁怀酱酒公司的人士透露,公司具体运作的模式为,已集合当地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酒企组成产业联盟,由参与其中的酒企提供基酒生产,公司提供品牌,并进行后期的销售营销。
“一是做大茅台;二是发展地方酒业,目前是酒业低谷期,地方政府创造环境,保护酱香酒生产环境,推动地方酒业发展。”罗其方如此表示。
专家建议运作需下更多工夫/
“壹万零壹窖是我们酒类企业整合的一个方向,也是一种模式和形式。”喻阳洪表示。
据了解,目前仁怀已在加快推进当地酒业的整合。去年,贵州省引进饮料业龙头娃哈哈集团,意在整合仁怀当地中小酒企,做大酒业。
在去年11月的发布会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透露,除与金酱酒业合作推出产品外,其还与仁怀当地十余家酒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据悉,茅台镇有数百家酒企,与茅台酒厂一样酿造酱香型白酒,不过受企业资金和规模限制,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都不大。此前,当地政府曾试图推进由茅台集团整合收购这些小企业,但效果不显著。
如今,酒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后,仁怀政府寄望通过产区化概念的打造、推进整合来谋求发展。
“我们说一个观点,其实仁怀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把资源优先配给有实力的、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在招商引资时我们就有标准和较高的要求,主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喻阳洪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吸引娃哈哈进入,对仁怀酒业走出去有着很好的作用。
对于仁怀大力推进白酒产业整合,白酒专家铁犁认为,酒类营销的未来方向之一是战略营销,“这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整合的做法和思路是不错的,但整合之后的具体操作层面,不能以传统的思维来做,需要在品牌打造、运作方面下更多工夫。”白酒行业专家赵义祥建议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