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国寿前三季业绩预计下降55% 三季度料亏21亿

    2012-10-18 01:37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俊玲 王砚丹发自北京、成都    

    每经记者 黄俊玲 王砚丹发自北京、成都

    在中国寿险业头上的 “阴云”依然没有散去!

    昨日晚间,寿险老大中国人寿(601628,SH)发布2012年前三季度业绩提示预告。经公司初步测算,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初步测算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较2011年同期下降55%左右。这一数据较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25.7%的降幅大大增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如果按照净利润同比下降55%测算,中国人寿最新公告背后隐藏着一个糟糕的信息:即该公司在第三季度大约亏损了21亿元。昨日,中国人寿A股尾盘跳水,大跌3.97%,收于17.68元。

    国寿第三季度或亏损21亿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利润167.17亿元,如果按今年同比下降55%来测算,则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仅为75.23亿元。而中国人寿今年半年报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96.35亿元,如此算来,预计中国人寿第三季度或亏损21.12亿元。

    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中国人寿解释称,是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资产减值151亿元,同比增长了320%,总投资收益率降至2.83%。

    某险企投资部的万先生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认为,今年整个保险行业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基本上属于不亏损的,因为权益类投资还可以,当然可能有部分的公司会亏损,但估计其亏损也不是很多。为何保险公司的投资会表现出亏损呢?他认为,这主要是受去年投资市场不好的影响,主要还是去年留下来的“旧账”,他估计更多的是由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因为如果亏损达到20%、30%就要求强制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平安证券罗琦的研究报告认为,2012年前三季度股债双熊,上证指数下跌6.3%,中债全价指数下跌1.2%,中证全债指数下跌7.0%,受此影响,其研究报告认为,预计保险板块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低迷,浮亏增加引致净资产下滑。

    或与计提风格有关

    由于是预告,中国人寿并没有对业绩下滑原因做出过多解释,仅仅表示“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和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但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或许与第三季度股债双杀的背景下,公司较为严格的金融资产减值计提风格有关。

    2011年,正是因为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了高达129.13亿元的减值损失,中国人寿2011年年报净利润同比下降45.48%,是A股4只保险股中业绩表现最差的。今年一季度,公司再次计提了76.86亿元减值准备金,较去年同期的15.65亿元暴增391.1%。这一数据相当于公司一季度利润总额的111.85%。至半年报时,公司在权益类投资上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多达15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两倍。

    这导致中国人寿上半年总投资收益仅为2.85%,远低于中国平安的3.7%和中国太保的3.9%。

    截至上半年,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人民币1.66万亿元。据中金公司测算,中国人寿三季度投资资产的新增浮亏为160亿。“如果投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40%,即67.54亿元,那么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将下滑78%;而如果计提比例35%,即计提59.10亿元,那么公司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将下滑59.1%。”由此可见,虽无具体数据,但中国人寿三季度计提的投资资产减值可能超过50亿元。

    9月保费现回暖迹象

    相对三季度业绩下滑的坏消息,昨日同时公布的中国人寿前三季度保费收入则暗含好消息。

    中国人寿昨日公布,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2631亿元。数据显示,去年同期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2642亿元,以此计算今年同比下滑了0.41%。

    不过,如果单以9月计,则是另一番景象。今年9月单月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38亿元;而去年9月单月该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72亿,同比上涨了24.2%,显示9月份单月中国人寿保费已出现回暖迹象。中国人寿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保费增长基本出现了回暖的趋势了,以前的主要是受银保渠道的影响,现在银保和个险表现都还不错。同时他还表示,现在各家公司的保费增长都出现了回暖的迹象。

    申银万国孙婷的研究报告认为,寿险业务缓慢复苏,受制于营销员增员困难和银保新规、银行销售保险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2012年寿险保费增长仍维持低迷,但较上半年已有所改善。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苏培科:“松绑”合资券商难以实现“鲶鱼效应”

    下一篇

    投行家CEO闪电辞职 花旗拆分倒计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