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山地众多,经济条件受到限制,彝良山区农民自建房屋95%以上都不具备防震的条件。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林鹏 李泽民 发自云南
每经记者 刘林鹏 李泽民 发自云南
一场仅仅5.7级的地震,真实测试出彝良农村房屋的质量安全。
震后第二日彝良政府部门对外发布数据称,此次地震共造成3万余间农村房屋倒塌,受损房屋更甚,农村民居成为地震最易“侵袭”的对象。
彝良县城建局保障房建设管理股股长夏荣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由于山地众多,经济条件受到限制,彝良山区农民自建房屋95%以上都不具备防震的条件。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解决当前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的困局,首先要基于合理的选址和设计。这也是此次地震给我们上的深重一课。
现场目击:半山腰的土石房
三层房子的一面墙已经垮塌,掉下来的石块散落在旁边的玉米地里,二楼的水泥顶板因为少了一面墙体的支撑,看起来摇摇欲坠,旁边的猪圈也被震倒,几头小猪趴在一头已经奄奄一息母猪的旁边……
这是9月9日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洛泽河村新街社村民季师傅家看到的一幕。
洛泽河村的新街社、树林社、花家园社散落在半山腰,从山下到达此处,要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山路陡峭且非常窄,一侧就是万丈悬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此处的房子大多数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块和泥土堆砌而成,有的房子加盖了第二层,而季师傅家的房子则加盖到了三层。这脆弱的墙体很难承受地震的侵袭。
“我们房子肯定是抗震性很差。”季师傅向记者表示,之所以建这种房子主要是为了省钱。
“你能不能到我家来看一下,拍几张照片。”看到记者前来,一位老大娘迎上来,这位老大娘的家离季师傅家不远,房子全部垮塌,已成一片废墟。“我们家所有的家当都埋在下面了。”老大娘显然非常痛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新街社、树林社、花家园社等地调查发现,用石块和泥土堆砌而成的房子几乎全部垮塌,有些修建年限较为久远的房子则被夷为了平地,而新建的砖瓦房则并无大碍。
多位村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洛泽河村的新街社、树林社、花园社总共大约有80户人家,用红砖和水泥建成的房子也就是六七户。“这条路刚修了没几年,以前没通公路的时候,沙石、水泥、砖块根本运不上来。”树林社的赵庆义表示。
9月8日晚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昭通市彝良县“9·07”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第二次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9月8日17时统计,房屋倒塌7138户30600间,严重损坏3.75万户12.17万间,一般损坏13.38万户30.82万间。
处在乌蒙山区的彝良,山地众多,先天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的农户经济条件受到限制,他们自建的房屋,“95%以上都不具备防震的条件。”夏荣波说。
改造补助:主要来自中央财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数年前,云南省就已经未雨绸缪,启动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
一份 《关于下达2009年昭通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计划的通知》中称,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2009年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重点配合消除茅草房。
“这几年有安居工程,如果谁家是茅草房,在推倒茅草房建设新房子时,政府会给补助。”季师傅表示。
在补助标准方面,由每户最先的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加固的每户补助2000元。“安居工程款主要给村子里非常贫困的人,我们这里一共实行茅草房改造的有10户左右。”洛泽河村新结社的一位村民表示,他希望安全工程铺开的范围更大一些。
事实上,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彝良,其地方财力的困窘早已有之,诸如类似危房改造项目的投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财政的支持,除此别无他法。
囿于长期以来资金的掣肘,这一福荫当地农村的项目,在大面积需要改造的民居面前,依旧显得捉襟见肘,“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资金。”彝良县建设局工作人员称。
据记者了解,为了更加有效地整合多方面的资金,业已实施多年的茅草房改造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被合并起来。今年的首期项目,将在9月份建设完成,届时将有700户村民受益。但今年惠及的范围并不止步于此,预计将会有第二期项目落地彝良。
该县城建局保障房建设管理股股长夏荣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每年向上面都会争取项目和资金,相关部门根据危房程度予以评估进行拨款。
事实上,近三年来中央给予彝良的农村危房改造投入,持续加大。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补助资金被分散到角奎镇等7个乡镇,共750万元。而在去年,这一数据扩大到3600万元,但即便如此,在大面积需要改造的民居的困顿现实前,这些资金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危房改造所需。
谈及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夏荣波毫不犹豫地说——“资金”,这是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
他举例说,尽管中央财政给予需要农村危房改造的家庭以每户1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但是由于现在的建设物料价格都很高,这点资金不能完全保证一户家庭的住房建设。
按照规定,农村危房改造的所建面积,应该都在二、三十平方米左右,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而且有些农具需要摆放等,所以只要建设,肯定比规定面积都大。
如此一来,在超标建设的过程中,资金的需求量更大,“可能中央补助1万的话,农户自己要掏四、五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的隐性债务。”
他说,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是,尽管危房改造的名额争取下来了,但下发补助之后由于自己无法筹集数万元的建设费用,农户不得不维持房屋的现状。
在此情况下,外出打工成为人们的无奈选择,以此方式保证生活所需。角奎镇龙平社村民肖国兴打工落下残疾,如今还住在自己的茅草屋内。
他向镇民政部门申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尚未申请下来。
求解困局:村居的抗震设计
目前,对于资金缺口的多寡与否,夏荣波说还没有进行统计,多年来只是本着“能争取多少就解决多少”的原则进行危房改造。
在一份去年危房的评估材料中,彝良县城建局指出,“我县农村贫困人口面大,范围广,补助资金有限,多数农户因欠债而返贫,给下一步的工作带来了难度。”
同时,“集中安置点的建设,还缺乏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如给排水、供电、道路硬化等的资金),农户对整个居住环境的改善还不够满意。”
夏荣波称,这种没有经过合理选址、没有经过合理设计,也没有相应质量过硬建材的支撑之下,农民自建的房屋,其安全系数大大降低,难以抗御级别较大的地震。
此次5.7级的地震中,彝良县的所辖各个乡镇的农村房屋,大多不同程度受损,对于受损的具体数据,城建局正在紧张的统计之中。
在夏荣波看来,解决这一困局的办法无外乎有两种,一是选址合理,要尽量选择建在地质灾害较少的区域,另外就是要做合理的设计,哪怕钱多花一点,要为安全着想。
此前,中国建筑金属协会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薛发就呼吁,农村建筑也要有抗震设计。国家应该做一些针对农村住宅的抗震设计,根据我国国情因地制宜来实施。
他说,有关部门可以绘制出简单的、很容易看懂的、有抗震设计的房屋建设图纸,把它提供给重建地区的农村居民。农村房屋不必都做成钢结构,但可以引入钢结构设计。
比如房屋的四角可以用钢制梁柱作支撑,钢柱可以由相关部门按标准生产好,让农民可以随时买到。整座房屋的下半部分可以用比较重的材料,比如土坯、砖块、石头等;上半部分则应该采用较轻的材料,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则可采用毛竹之类的东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