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实习记者 郭荣村 发自广州
“晶科有可能是下一个蒙牛。”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晓宁自豪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此前,鼎辉投资蒙牛乳业获得巨大成功,如今鼎辉又投资了晶科。
在近日晶科电子(香港微晶先进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宣布斥资10亿元在广州南沙打造LED芯片基地之后,5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南沙的这一新基地看到,工地还没有动工,细雨蒙蒙中的荒地里长满了杂草。但林晓宁告诉记者,“新基地将在年底完工”。
而就在此时,号称中国最大的LED产业基地也正在湖北宜昌加紧施工。这个由湖北匡通电子有限公司打造的基地号称要让“LED节能灯光照亮全国”。而在4月初,LED芯片厂商三安光电(600703,SH)位于芜湖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号称高达120亿元。
“投资LED产业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深圳雷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2010年LED行业峰会论坛”上如此表示。
然而,光鲜的背后暗藏隐忧。政府的过多干预、资本的过分涌入、没有规范的标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低水平模仿等一系列问题,正在使这个产业经历一场大浪淘沙似的转变。
政府主导 区域竞争加剧
从华中到华东,从华北到华南,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扶植本地LED产业的发展,如此“百花齐放”的局面让企业满怀憧憬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以珠三角为例,早在2009年11月9日,广东惠州就将全球四大LED芯片厂商之一的Cree(科税)引入,惠州也因此成为Cree在北美以外的第一个LED芯片生产基地;而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东莞,也在2009年11月公布了《东莞市推进LED产业发展与应用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目前东莞有200多家LED企业,据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达到150亿元;中山古镇则在原有灯饰产业基础上,主攻LED灯饰应用领域,抓住LED产业链的终端,以求打造国际化的灯都;而为了推动LED产业的发展,深圳市也出台了 《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深圳市推广高效节能LED照明产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积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而深圳康佳早在2008年就计划建设包括LED显示屏、LED照明、液晶电视LED背光源等产业,从而形成完整的LED产业链;广州市也不例外,制定了《广州市路灯节能设备安装管理规定》等3个配套文件,以此制定LED路灯准入标准,同时还引进了包括香港微晶在内的众多企业入驻。
现代城市景观营造、新媒体、广告宣传、城市数字化等,将进一步拓展LED应用的外延。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情况下,LED作为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是众多企业一哄而上的局面,也让该产业竞争加剧,难以获得良性发展。
“目前来看,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林晓宁表示,“我觉得LED企业,特别是中上游的LED芯片企业,最后剩下的可能就只有几家。”
巨量政府采购形成虚假繁荣
“现在的LED路灯政策措施很难落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研究员张万生教授表示,现在的LED路灯有很大的“忽悠”成分。
2009年以来,科技部推行“十城万盏”工程,在天津、石家庄、大连、哈尔滨、上海、杭州、厦门、福州、武汉、深圳、成都、重庆、西安等21个城市开展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工作,目标是在2011年底前更换掉这21个城市的600万盏路灯,以此拉动LED产业150亿元的内需商机。
但在巨额政府采购面前,LED企业“不是去找市场,而是去找市长”,政府采购拉动的巨大市场需求让企业尝到了甜头,进而刺激了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堆积起了泡沫。
在中国质量网上,可以看到一张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拿着工具在高空安装LED路灯的宣传图片。据悉,到4月底,山东潍坊市已完成全市LED路灯更换57600余盏,占路灯总数的74%。但而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陈燕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潍坊的路灯更换是比较典型的政府主导行为,具体效果怎么样则需要专家来评价了。我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合适的。”
政府在鼓励LED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为企业创造了商机,但这一模式并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同时,政府大量采购容易形成LED产业虚假繁荣,引发企业投资冲动,不能使企业理性面对市场。此外,政府主导模式还会造成LED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在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在市场上会越来越难以立足。
陈燕生认为,我国现在LED技术还处于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技术本身还不是很成熟,如此大规模的更换路灯是不理性的,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LED和普通照明灯具之间有几十、上百倍的差价,如果出口不畅又没有政府的采购,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东莞市金之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剑雄表示。
门槛提高将缩小企业生存空间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1000多家LED企业中,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只有27家,仅占行业总数的2%左右。一方面,LED产业发展时间不长,大企业确实需要时间培育;但另一方面,众多中小企业逐眼前利益而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仅仅是代工生产,长期发展动力不足。
北京世纪澄通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产品趋同,价格竞争压力大,公司只能通过量的优势来维持利润。由于LED产品后期维护比较麻烦,维护费用很大,企业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负担。
由于企业规模小,对应的研发投入必定有限,由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很少,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事实上,很多企业满足于做没有过高技术含量的模仿品,因为这样风险小、投入低,日子也算过得安稳。
但是,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推出,企业获得“入场券”的条件将越来越高。目前,《LED显示屏通用规范》和《LED显示屏测试方法》已经发布实施,而新版《LED显示屏通用规范》也即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达不到技术要求的企业今后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另一方面,国内关注较少的光辐射安全也纳入欧盟CE认证的一个检测项目,相关标准将陆续出台。在国内,光安全检测没有强制执行,但从国际上看,这必定是一个趋势,国内企业将面临较大挑战。
除了行业标准以外,随着LED产业的发展,市场对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门槛也将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LED产业或重蹈多晶硅覆辙
“可能到年底或者是明年就是一个洗牌的时候。”深圳市展鸿光电子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张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涌入这个产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除非有自己独到的竞争优势和特色,否则很大一部分企业可能无法面对残酷的竞争。
有业内专家甚至认为,LED或许就是下一个多晶硅。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在新能源光伏产业的持续高温烘烤之下,多晶硅产业迅猛发展,有资料显示,中国多晶硅的产量从2005年的60吨狂飙到2008年的4000吨以上。到了2009年,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国家不得不把多晶硅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多晶硅企业遭受重创。
而LED产业同样是在新能源的概念上一路飞奔,由于政府和企业都看好该领域,产能也在以每年40%的速度扩张,各地已现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前景令人堪忧。
我国目前LED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进行规范和引导,由此造成市场竞争难以有序开展、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质量难以有效提升等现象,多数业内人士预测,LED企业在经过洗牌之后,只能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